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带来快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和孩子沟通,没有技巧的沟通可能会导致吵架。今天分享一下亲子沟通的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交流的原则有哪些(建议)
01,要积极倾听,准确表达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怎么说,而是能不能耐心听。很多时候,父母以为自己听了,其实不然。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急于给出评价,轻易下结论,才听孩子完整的表达。这样的沟通过程不会顺畅,气氛也不会和谐。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暂时忘记长辈的身份,做孩子的伴侣。孩子说话时,要用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需求,引导孩子充分表达自己。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共情时,他们更愿意与父母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02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理解孩子言语和行为的真正含义。有时候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只是表面的,深层的意愿未必如此,这就需要父母去发掘孩子的真实需求。
比如做作业的时候,孩子到处走动,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表面上看起来心思不在学习上,其实很有可能是作业太多或者太难,孩子怕困难。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沟通就容易多了。不要轻易批评和批判孩子露骨的行为。说一些理解和鼓励的话,你的孩子会得到支持,他的行为自然会改变。
03掌握技能并主动反思
和孩子交流需要技巧吗?答案是:当然!很多时候,因为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近亲,是自己带大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些话,从而不自觉地破坏了亲子关系。
家长要多问“为什么”“你怎么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等。少谈“你必须……”,“你应该……”,而且不要“谈死”。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需要冷静下来,而不是抱怨孩子的无知和不听话,他们应该反思“我的态度好吗”、“要求合理吗”。经常反省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聪明的、以成长为导向的父母,可以帮助父母平复情绪,有效防止亲子关系恶化。
不要以沟通的名义强迫孩子承认错误
著名育儿博主王仁平说,“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迫孩子承认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其内在的意图就是让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不是交流,是说教。在说教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同意甚至顶嘴,家长可能会失去对情绪的控制,甚至会用武力解决。孩子因为害怕而向父母屈服,并不代表内心的认同。孩子长大后会很叛逆,或者习惯了抑郁症,有其他心理问题。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会犯错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没有办法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本质的情况下,强迫孩子承认错误。这样不仅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让孩子变得软弱和胆小。
05不要使用情感交流
亲子沟通往往有这样一个“三部曲”场景:父母处于主导地位,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应该服从自己,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孩子沟通;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倾听”,想法得不到“尊重”时,反抗、哭闹、顶嘴、沉默就以各种方式上演;父母的耐心一再受到挑战,直到失去理智,勃然大怒。
一旦沟通中出现负面情绪,不仅自己的意思表达不清楚,对方的意思也会被误解,所以亲子沟通尽量不要情绪化。父母总是用指责和批评的态度,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结果,他们交流得越多,就越生气。慢慢的,孩子会拒绝和父母沟通。
每个孩子都是有家庭教育痕迹的独特个体。尽量利用有效的亲子沟通去接近孩子,去理解孩子。为人父母不易,可以做,可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