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12 院士人数: 14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29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80
河南农业大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河南省公立农业专科学校、第五届中山大学农业科学系和河南大学农业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独立重建,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它成为由农业部和当地省级政府共同建立的第一所省级农业大学。2012年11月,它成为由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共同建立的一所大学。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省粮食作物合作创新中心被评为首批“2011计划”。 学校有20所学院,有10个学科,包括农业、工业、科学、经济、管理、法律、文学、医学、教学和艺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6个博士后研究站,5个博士学位级学科授权点,25个博士项目,80个硕士项目,30个专业学位硕士项目,84个本科项目(方向)。各类学校有32,000多名学生。 这所学校有1804名职业教育雇员。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64人,博士学位5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5人,省“百人计划”候选人1人,中原学者5人,河南省著名教授16人。两名专家获国家“中国农业优秀奖”,三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名国家级骨干教师,4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0名在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工作的科学家。 学校拥有34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包括国家“2011计划”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联合组建的国家小麦和玉米作物科学重点实验室、新农村建设研究所、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学校有郑州文化路、龙子湖和许昌新区三个校区,占地5000亩。构建了两地三园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面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规模与内涵并重,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先导,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力争成为河南省高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