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4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个 博士学位数量: -a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86
重庆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正式成立的川东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学府,以艺术和科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模范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单位、重庆市十佳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有“国务院侨办中国教育基地”、“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三个国家基地,以及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学前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等几个市级基地。 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冠乐师资培训基地。 “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和“重庆新闻学院”也是在我校的基础上建立的。 60年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有教无类、有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不息、践行教学方法”的精神,践行“仁爱、敬业、立志、创新”的校训。学校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的“双轮驱动”。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国国际教育“三驾马车”的办学模式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研究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调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全,教学科研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一个图书馆,藏书235.4万册,电子书24644千兆。校园网实现校园全覆盖。 学校现有全日制大专学生26000多名,研究生3400名,成人自学学生10000名。有2200多名教师,包括近1700名专职教师。232名高职称教师和490名高职称教师;有918名硕士学位教师和400名博士学位教师。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70%以上,有22名博士生导师和359名硕士生导师。“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3名,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候选人1名,省部级候选人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名,国家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4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候选人2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名,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2名,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名,重庆市“八渝学者”特聘教授5名 学校现有17所学院、1所独立中专、6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个中等职业硕士学位授权和1个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科学等11个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共建教育部项目中心1个、市“十二五”重点学科11个、市“十五”重点学科11个、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市重点实验室8个、市创新团队8个、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有3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点、8个市级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专业、1个国家级优质视频公开课、3个国家级优质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课、19个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2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2个市级教学团队、7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普通综合素质专业“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三条主线”和“六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近年来,我们的教师获得了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5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8项国家一等奖、25项国家二等奖、39项重庆一等奖和87项重庆二等奖。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4项、重庆市一等奖10项、重庆市二等奖6项、重庆市三等奖3项、重庆市成功竞赛奖25项。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创新实践竞赛中获得一项国家二等奖,在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项国家一等奖、一项国家二等奖、两项国家三等奖和两项国家获奖。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06个国家科研项目,以及1071个省部级项目。他发表了90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超过1326篇被SCI和其他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会科学一等奖、省部级以上奖励89项。 学校编辑出版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会评为“中国社会科学百大期刊”。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实事求是、善于应用”的优良学风,推进自我教育,加强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有106人注册 学校抓住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坚持开放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家建立“孔子学院”、“中国师范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建立“重庆-中国交流之窗”。该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的成员。 近年来,习近平、刘延东、贾庆林、贺国强、许嘉璐、彭培云、韩启德、张梅英、郑万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和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校指导工作。目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2014年10月9日更新)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