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7 院士人数: 四个
关键学科: 16 博士学位数量: 124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83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家重点大学,拥有一些科学技术学科。这所学校的前身是陕北公学,它诞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后来是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程、袁、黄达、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是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是程天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自成立以来,广大师生发扬了“始终努力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他们与党和国家命运相同,勤俭办学,努力工作,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因此,学校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目前,学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办学模式和体系。它具有突出的综合优势,尤其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现有研究生院、23所学院、21所研究所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和深圳研究所。它有6个国家基础文科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一。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全国有25个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总数中排名第五,社会科学在全国排名第一。在连续六届评选的100篇优秀博士论文中,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了16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目前,学校拥有60个学士学位项目、8个第二学士学位项目、128个硕士学位项目(包括独立设立的27个硕士学位项目)、87个博士学位项目(包括独立设立的21个硕士学位项目)、11个一级授权项目、9个成人教育专业项目和11个本科项目。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和研究所学科评估中,学术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与传播学等五个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总数中排名第三。政治学、农林经济管理、历史和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排名,充分展示了学校强大的学科发展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已故老一辈著名学者吴、程、艾思奇、何思静、何甘之、何洛、商岳、吴敬超、李、石俊、苗龙山、须贺、赛丰、徐梦熊、孟氧气、童柔、戴世光、刘铮、查瑞川、苗立田等。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拥有一大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有1580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476名,副教授581名。474名博士生导师。此外,193名学术造诣深厚的外国学者和930名国内各界知名人士是(或曾经是)该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国务院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14人,学科评审组成员122人,享受政府特殊资助的专家122人,其中24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工程”,11人获教育部“青年大学教师奖”。 其中50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100工程”,4人入选“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候选人。 他们都是全国顶尖的大学。该校有19名教授被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项目”研究组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成为全国入选最多的大学。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教授担任委员会顾问),在全国大学数量中排名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以“国家榜样和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全国数量最多、门类最全、综合水平最高的高校中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应用和管理人才。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已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18万人,包括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政治学家、法学家、企业家、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作家、各级党政高级领导干部、新闻记者、法律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共有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18,998人,其中本科生9,571人,研究生9,427人(包括研究生文献教育(MBA、MPA、法学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336,601人,是全国高校中比例最高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成人教育有8000多名注册学生,其中75%以上是本科生,还有近40000名在线教育注册学生。目前有1165名外国学生在这所学校学习。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积极面向现代化主战场,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库”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九五”期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8项,居全国高校之首。它承担了137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的175个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所有这些项目在全国各大学中排名第一。北京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北京的大学中排名第一。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承担了1800多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翻译和出版了大量适应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材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诺贝尔奖得主和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塞,当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创始人和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转型经济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德赛,就业与增长理论的创始人和著名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拉丰?巴格瓦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桥大学校长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等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前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前日本首相竹下登,前新西兰总理和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摩尔和许多其他国际知名人士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著名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设施先进,藏书250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是收集、整理、存储和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信息资源的权威机构。编辑的年度报刊信息索引是我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所大学出版机构。它是中国高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大学寄予厚望。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也非常关心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江泽民同志为中国人民大学题词两次。他热切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而努力。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访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创造新成就,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点的世界一流大学”。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建设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历史进程。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