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4 院士人数: 13
关键学科: 7. 博士学位数量: 71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05
西北农林大学位于中国农业文明发祥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省杨凌。现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桂良和总统孙其信。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34年的国家西北农林学院,相关的科教单位相继在杨凌建立。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合并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0年来,学校几代师生始终坚持“向国家学习,了解民生,尊重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实、朴实、勇敢”的校训。他们爱国爱民,继承了古代农业之神后稷的遗志,践行了“育人”的使命,坚持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他们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前,这所学校已经是一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合并成立十多年来,学校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校是全国最完整的农业院校,有23所学院(系、所、系)和研究生院,涵盖农业、科学、工程、经济、管理、文学、法律、哲学、历史、医学、教育和艺术等12个学科,有63个本科专业,包括植物病理学、土壤科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栽培)学科,以及2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这所学校现在有4517名教职员工。其中,1698人是全职教师,280人是全职研究人员。350名教授和442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两院各有2名院士,11名院士被双聘。国家“千人计划”候选人有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有1名,“讲座教授”候选人有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有5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有1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有71名。陕西省的“百人计划”聘用了13名专家,学校的“杰出教授”聘用了3名专家。该校于193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有3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有12个国家专业建筑工地。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两位全国著名教师。5国家教学 自加入学校以来,已颁发了3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12项由主办单位完成。主持完成6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他获得了陕西省最高科技进步奖。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739项;已经批准了381个新的动植物品种。他发表了7300多篇SCI、EI和SSCI论文,其中1364篇是SCI、EI和SSCI在2013年撰写的。目前,16个农业、林业和水利专业协会附属于学校,编辑和出版20种学术期刊,并建立大学出版社。学校面向国家和地区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在中国,率先探索和实践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建设了全国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研究机构。我们与5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在中部地区主导产业中,建立了23个农业科技实验示范站、27个示范基地和21个专家大院。我们开辟了农业科技成果从高校进入农村和家庭的快速通道,累计创造了3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学校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进入第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135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11所大学名列世界百强。平均有1200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共有9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包括“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加干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十一五”以来,已有1002名学生出国留学。这所学校有资格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目前有123名外国学生。学校占地6950亩,建筑面积95.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91亿元。该图书馆有446万册印刷图书和100多万册电子图书。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照明取得显著成效。自然与人文和谐相处,享有“生态园林大学城”的美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乔石、朱镕基、李瑞环、曾庆红、吴官正、罗干、回良玉、刘延东等先后到学校视察。李岚清七次访问杨凌,对杨凌学校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建校8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三农”发展主题,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它已经从一所以农业为主的单学科大学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目前,按照学校新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维,全体师生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