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间: 1896 院士人数: 十一
关键学科: 16 博士学位数量: 154
学生人数: 30,000到4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242
Xi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它的前身是1896年在上海成立的南洋公学。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迁至Xi。1959年,它被命名为Xi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Xi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1999年,Xi交通大学被国家确定为旨在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卫生部所属、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xi安医科大学和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合并为Xi交通大学。Xi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科技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科学、工程、医学、经济、管理、文学、法律、哲学、教育等9个学科。学校拥有19所学院(系)和3所临床教学医院。目前,全国共有教职工5769人,专任教师25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学校拥有皇家学会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22名,教授2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国家杰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专家18名,国家杰出教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74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补贴的专家560多名。Xi交通大学目前有30,912名全日制学生,包括12,690名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有74个本科专业,199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114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拥有40个国家中等重点学科。它有九个专业学位点,包括工程硕士、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19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和3个省级文科重点科研基地。学校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Xi交通大学已经成立110多年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形成了学习强国、艰苦奋斗、尊重道德诚信、治学严谨、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坚持“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它不断发展和创新,一直在努力育人。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加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校积极推进以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2 4 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型研究型教育的转变。2007年,学校设立“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建立“宗连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行“书院制”教育,融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和现代“大学方式”创造新的 Xi交通大学的科技工作已经转变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的发展战略。它努力实现项目、人才和平台之间的良好互动。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显著提高。“十五”以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出。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6个项目和国家重大安全基础研究(973军工计划)1个项目。项目和基金的数量在全国大学中名列前茅。主持155个国家“863”项目、85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7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共获得2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7项是2005年获得的,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二。近年来,学校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发表的SSCI论文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先后建立了陕西工业技术研究所、xi交通大学董琦研究所等合作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里有100多个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2001年9月,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2002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代表获得“非英语国家”选手一等奖。2004年,他参加了“飞豹杯”首届全国空中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了固定翼组冠军。2005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艺术展并获得了金牌。他在中国第三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连续三年在总成绩中排名第一。2006年,他在第五届“挑战杯”商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牌。在2006年和2007年,学生机器人队连续两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杯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冠军。2007年,它赢得了在河内举行的国际比赛。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这场比赛中获得冠军。2007年,他在飞利浦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Xi交通大学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和校际合作关系。自2005年以来,12名诺贝尔奖和菲兹奖获得者以及600多名外国教授应邀发表演讲。来自世界各地的6500多名学者、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在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进行了合作。860多名教师和学生被派往国外进行访问、深造、研究和学位学习,800多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国际会议。包括英国皇家工程学院成员托马斯·贝尔教授在内的近100名外籍教师长期受雇于该校任教。与国外18所著名大学(团体)合作,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将在苏州建立西岸-利物浦大学。这是唯一一所以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其他大学开展EMBA和MBA合作项目;孔子学院是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组织的。他主持过5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Xi交通大学占地2765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位于校园中心的“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拥有3518个阅读座位。该图书馆拥有400多万册图书、近10,000种期刊和24,835种全文电子期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互联网相连,学校外部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进行访问。学校拥有国际先进的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东、西校区的所有教学、科研、办公楼和大多数学生宿舍。学校拥有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和综合餐厅,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设施先进的运动场,学科齐全、设备精良、床位2539张的教学医院。1989年9月、1993年6月和2002年3月,大江泽民花了三次时间去看望他的母校。他称赞他的母校是“一个美丽的学习场所,一个有松树和柏树的美丽校园。应该发展科学、智慧和新科学家。”近年来,Xi交通大学不断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为适应国际趋势,逐步建立了高等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建立了现代科学决策体系、实施体系和监督体系。它使学校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为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座右铭是:努力学习,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忠诚宽容。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务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优秀人才,保存、创造和传播知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学校的愿景是保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领导地位,并创造杰出的成就。到本世纪中叶,Xi交通大学将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拥有众多的大师和名人,许多学生渴望着这所大学,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人。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