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作者: 2020-06-29 浏览:

修辞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阅读中测试它,在写作中使用它,在诗歌中欣赏它.

1、比喻

定义

隐喻是“类比”。根据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一种事物来比较另一种事物是一种修辞手段。

结构

隐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隐喻性的事物或情境)、载体(隐喻性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性的词语(比喻关系的象征性词语)。

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

(1)甲(本体论)和乙(隐喻)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东西;

甲乙双方必须有相似之处

(1) (2)两者必须同时成立,否则隐喻就不能成立。

注意:不管一个句子是不是隐喻,你不能只看隐喻的单词。

以下例子不是隐喻句:

他的性格就像一个母亲。比较相似的东西

天很黑,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推测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上班。——个词的隐喻意义

比喻的目的

隐喻旨在用生动的语言阐明观点。也就是说,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知道和理解他们不理解、不理解、不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篇】显示了本体论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个令人惊讶的东西装饰着,所以应该用隐喻来消除这种惊讶。例如:

残酷的战争始于语言,但你看不到熊熊大火大多来自微小的火星。

有人年轻时累,年老时休息,就像一只蚂蚁,在夏天试图收集食物,以便在冬天享受。

【第二篇】阐明本体论的情况。本体的特征以前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可以用隐喻来描述它们。

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

她的身体很柔软,仿佛她生来就有藤骨。

[第三]本体状况被澄清的程度。最初,我们对本体论的特征只有一个一般的理解,并且通过隐喻,我们指出了这个特征的程度。这通常是可以感觉到的。例如:

THE END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