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海口经济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专业为经济(公共)管理及专业。成立于1974年。其前身是海口业余大学、海口职业大学和海口经济技术学院。这所大学刚刚升级。与此同时,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已经实施,目前对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的关注已经逐步转向本科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校园面积2288亩(其中桂林外国语大学区1735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146个实验培训室,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音实验室和5722个座位。教学计算机2422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20万元;该图书馆有24900平方米的馆舍,2128个阅读座位和182.1万册藏书。拥有1800多人的大剧院、现代音乐厅和演播室;有一个7000个座位的标准田径体育场(塑胶跑道)和近30个照明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
学院由经贸、涉外经济、公共管理、旅游、艺术、信息工程和应用技术等七所二级学院以及基础课、体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教学部门组成。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金融、空勤、港口商务、涉外会计、营销、酒店管理、计算机艺术设计、广播与主持、电子技术应用、商务日语、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造价等50个专业。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院坚持以真诚和对待吸引人,以事业和环境凝聚人,以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人才引进措施卓有成效,许多优秀人才纷纷加入。学院院长曹是“海南省优秀人才”,省、市人大代表。院长李秀生教授是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国家重点大学党政领导,是享受国务院财政补贴的科技专家。党委书记张是海口市委常委、海口警备区政委。他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616名专职教师(包括外籍教师);182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4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名专家获得国务院政府专项补助,1名优秀专家在海南省做出突出贡献,1名著名教师在海南省高校任教,4名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和3名“省级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同时,21名博士后被聘为兼职教授,30多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客座教授。
自2000年初以来,学院一直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办学。自联合办改革以来,学院不仅规模迅速发展,而且办学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自2001年以来,在全省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检查以及全省高校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的评估中,学院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表彰。2005年12月,学院通过全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是海南省迄今为止唯一取得优秀成绩的专业学院。该学院的计算机和公共英语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包括自2001年以来所有以前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直是最高的。2006年5月,我校教师王赢和陈玉书分别在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教学竞赛专业组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2007年12月,学院接受省教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被评为“优秀”。2003年至2007年,海南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连续五年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初始就业率均在94%以上,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一。2006年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党委三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的事迹被编入《先进性在海口》。2007年4月,学院所在的海南省第58职业技能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技能优秀学院”称号。可以说,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已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办学基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已成为海南高职院校的“领头羊”,成为特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
学院秉承“研究型学校”的发展理念,设立了研究部、高等教育研究部和经济、旅游、艺术和现代汉诗研究中心。这是海南第一所与省社会科学协会共同建设“海南旅游商品研究基地”的大学。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二级学院积极与校外产业在科研领域紧密合作,很快形成了一个更系统、更具特色、综合科研成果显著的科研网络。近年来,教师出版了52部学术专著和教材,37部自编教材。已发表论文960余篇,其中5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9篇被SCI和EI检索。在部门级以上的学术会议上交换了174篇论文;已批准的省级科研项目有53个,其中4个获中国高等教育学院“十一五”规划批准。获奖图书、论文、艺术作品和多媒体课件228件,其中省级一等奖43件。曹主席与傅志平教授合作的专著《教育中人的发现》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李维东副教授的《试析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获得海南省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学院出版了《海口经济学院学报》、《高教研究通讯》、《海口经济学院报》、《竹根泉》、《城市之间》等报纸。在2006年全国高职学报年会上,该学报获得优秀学报二等奖。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构建“五对五互”教育教学新体系,确立学生与社会零适应、岗位零距离的“双零”培养目标。坚持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办学相结合,严格学校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制度约束与学生自主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性、竞争性、创新性和创业精神;试行部分专业与相关单位联合招生或联合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得国家颁发的文凭,还获得相关行业的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依托海南的地理优势和学院的制度优势,实施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培训。先后与海南航空、深航、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博鳌索菲特酒店、陶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6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近万名毕业生因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许多学生仍处于实习阶段,是由雇主“安排”的。
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启发思维、追求真知、完善心灵和人格”为教育目标,以“独立思考、成功实践”为校训,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己任,学生素质高,多次获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得了300多个奖项。优秀的有:2003年,大学生吴获得了代表海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的资格,是全国100名运动员中唯一的高职学生;李璇和徐珊珊分别获得了第二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杨娟和其他四名学生获得了“椰子岛公主”的称号。魏伟在首届中国大学生和平大使决赛中获得第三名,与陈思、樊雄一起获得“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称号。丁琪在2005年世界超级模特全球大赛中国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在2006年9月的新丝绸之路中国模特大赛中获得第三名。同年9月,张旭、姚苏、郭桥在第三届海南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前三名。11月,和张旭分别获得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竞赛三等奖和优胜奖。
2007年,对学生来说是获得奖项的丰收年。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一项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七项省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和10项三等奖之后,学院团队在2007年获得了两项国家二等奖、两项省级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和五项三等奖。在2007年6月的海南电子设计大赛中,学院团队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9月,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海南赛区)中,学院团队获得两项一等奖和一项二等奖。在“海南省第四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演讲比赛”中,四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在“第八届省级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中,四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李一丹在“首届北部湾城市形象大使决赛”中获得冠军。2007年8月,徐平作为代表中国的世界旅游形象大使冠军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在2007年首届世界旅游形象大使决赛中获得第四名。杨在第八届中央电视台模特大赛中进入前八名。张翔宇在“法国时尚电视国际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海南赛区)中获得冠军;刘芬学生连续三年代表海口市政府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0103010国际版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还获得了“海南省优秀大学生”的称号。王璐代表海南省获得“第四届全国高职院校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姚苏获得了“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和2007‘央视’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海南赛区)”一等奖。
学院还在“从专科学校升级到专科学校”和“接管专科学校”之间架设了一座立交桥,为希望继续深造的优秀专科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连续五年,学生们在全省“大专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远远领先于全省同类高校。
2006年3月1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在省委常委、省委书记、省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方晓宇的陪同下,视察学校。
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以及省市主要领导王晓峰、魏留成、罗宝明、王、肖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学校,对学校的党建工作、荣辱观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校园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自2005年以来,海南省政府已连续两年致函教育部,邀请该学院升格为科学院。2007年12月,教育部派出一个专家组到该学院视察升级后的本科学院。2008年1月17日,全国各高校成立了评选委员会进行投票,学院的晋升获得批准。3月2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将该学院从专科升级为本科。从那以后,学院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学院成为海南第一所独立的民办本科院校。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性海口大学已被列入海口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南海的壮丽、五指山的雄伟、万泉河的美丽和南渡河的魅力赋予海口经济学院无穷的魅力。学院将一如既往,以“高标准的教育设施、高标准的教学质量、高品位的大学形象”的全新风貌,开创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向海口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