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1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5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济宁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学校。1931年,原绥远省在济宁设立绥远省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依托原济宁师范学院,济宁师范学院正式诞生。1983年,乌兰察布联合教育学院和乌兰察布师范学院成立,共同办学。1995年,乌兰察布师范学院更名为济宁师范学院。2006年,他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我校升格为济宁师范学院。
济宁师范学院成立50年来,立足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秉承“求实、创新、示范”的校训,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它始终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定的办学优势。
济宁师范学院现有7726名学生,分别来自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江西、黑龙江、宁夏、云南等省(自治区)。学院现已形成以人文(文学、历史)、社会科学(教育学)和科学为主要学科的学科体系,并设有工程、农学、管理和其他共同发展的学科。它有35个专业,包括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软件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009年,首批800名本科生将在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化学专业注册。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87人,其中16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6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教授25人。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自治区优秀教师5名,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师范院校教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内蒙古人才工程专家4 321名,乌兰察布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技工作者3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2名。
建校50年来,学校培养了35,000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有才能的人,他们能走下去,留下来,使用好,使用好。他们为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
三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申请23项科研项目,完成16项。其中,有1个国家科目和15个省部级科目。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出版了13部专著和教材,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25篇发表在国际有影响的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上,3篇论文被ISTP、EI、全国人大复印材料等收录或全文转载。学校组织并资助出版了20多种《杏坛文聪》系列。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奖等9项奖励。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拥有12所科研院所,依托相关部门和专业积极开展科研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院占地691245.7平方米(1036.8亩),总建筑面积259849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712.6万元。有794,400本合适的书和100,000本电子书。
济宁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是乌兰察布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