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02 院士人数: 12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49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26
太原理工大学成立于1902年,是国立山西大学的西学研究所。它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学校已建成以工作为中心、科技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坚持“求实创新”的校训,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1万多名人才。先后被评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占地面积3201亩,公立学校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4539人,博士生696人,硕士生4744人。拥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专业126个,博士专业4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0个工程领域,10个大学教师领域有权授予大学教师硕士学位。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地、7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部委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优秀视频公开课、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13个重点学科、山西省7个重点实验室、山西省10个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2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3个优秀教学团队、山西省11个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西省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西省9个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3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2009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36名,博士生导师15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含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双聘),巴西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名,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2名。全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师1人,“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中央政府联系的高级专家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6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工程”特聘专家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名,山西省科技英雄4名,省部级优秀专家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36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0名。有127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7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Wi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连续两次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承担国家839项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包括“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各类项目。426项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包括3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获教学成果奖132项,其中国家一、二等奖6项。科技发展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带动了校办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突出了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为区域和产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全国十几个城市和40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项目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经济效益30亿元。学校进一步展示了多年来形成的“以人为本、作风为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在全国机器人、“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等重大竞赛中获得了金牌和银牌,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男子篮球队被称为“西北之王”,曾13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是唯一一个每次进入CUBA前八名并两次获得CUBA全国冠军的球队。学校女子篮球、女子排球、男子足球、田径、武术等运动队也多次进入大型全国性比赛的决赛,成绩斐然。校友袁晓超在第15届多哈亚运会赢得男子长距离拳击全能冠军,为陕西省和学校赢得荣誉。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双向的人才培养和办学合作。它与国际学术高层交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回顾过去,来自理工大学的几代人以他们的责任和信念铸就了本世纪大学的使命和荣耀。展望明天,理工大学的40000名师生正以智慧和勤奋展示一所百年名校的希望和荣耀。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