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8 院士人数: 四个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3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20
广西工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地方工科院校,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这所学校成立于1958年,1961年停止招生,1962年关闭。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学院和广西石油化工学院进行改建。1985年,它从南宁搬到柳州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37.4万平方米。有13个系,2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系,1个独立学院和14个研究机构(中心)。有42个本科专业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它是一所以科学、管理、文化、经济、法律、教育等学科的工作为重点、协调发展的多学科高等院校,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开放,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9000余人(其中独立学院学生约6000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000余人,在校生3万余人,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校拥有11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近300人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近60%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一批教师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广西高校100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大学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优秀科技人员、柳州市优秀专家等。“汽车工程中的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团队成为广西高校第一批小人才创新团队。学校坚持“立刘兴贵,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它把自身的发展与柳州市的繁荣和广西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立足柳州,依托广西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有一个专业建设点,自治区有八个优秀专业,自治区有九个优秀课程,自治区有一个教学团队,自治区有三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高校有5个重点学科和5个重点建设学科,自治区高校有2个重点建设实验室。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审批,批准授予硕士学位。机械设计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生化工程和企业管理专业成为硕士学位的授权点。同年,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绩良好。毕业生的年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稳坐该地区顶尖大学之首。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科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包括国家“86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项目。他发表了3200多篇学术论文,并进入SCI、EI和ISTP检索了160多篇论文。他获得了近20项专利和软件版权,近40项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办学体制。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董事会由广西工学院、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13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共同组建。目前,董事会已发展到40多名董事。董事会的成立极大地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了“校城一体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爱尔兰、越南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高校和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它是全国劳动模范之家、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精神文明单位。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单位”,11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工学院人将进一步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抓住机遇,丰富内涵,努力培养,加强建设,提升水平。从现在开始,三年内打好基础,准备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大学”更名到更高层次,实现“大学”更名的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更加积极服务柳州“经济升级和城市转型”战略的实施,更加积极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和发展, 更加积极地为广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服务,努力实现“大学更名”的目标!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