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2020-03-23 浏览:

创建时间: 1940 院士人数: 10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29

学生人数: 40,000到5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34

江西师范大学是由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一所大学,是中西部地区从事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一所大学。学校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法律、科学、工程、教育学、艺术等十大学科于一体,坐落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师范)大学,优先发展。目前,有瑶湖、青山、工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多亩,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多万份,电子图书100多万册。瑶湖校区没有围墙,四周是7公里长的何瑶河。它具有突出的生态和文化特征。历史进化论学派起源于庐山白鹿洞书院,以1940年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为基础。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它是江西省本科教育历史最悠久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2003年,江西财经大学(江西银行学校)被纳入整个系统。该校已更名七次,更名六次,更名四次。它磨砺了“深思熟虑,忠实实践,坚持诚信原则”的校训。培育了“团结、勤奋、实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道德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质量建校、人才建设、创新强校、文化建设、和谐争光”的办学理念和“爱国争光、民主和谐、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术实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四个省级“十二五”高水平学科,九所省级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三所省级高校“十二五”示范硕士学位项目。该科研学校目前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两个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及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性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服务平台(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基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养基地,9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软件科学(大学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了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共有2,900名教职员工,其中1,860名为专职教师,637名为医生(包括学生)。在专职教师中,39.2%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9.8%。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7.4%。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均为在职),国家“千人计划”候选人2名,国家教师1名,“新世纪百万人计划”候选人3名,有突出贡献的国家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1名,国家模范教师14名。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 教育部有11名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江西省有著名教师18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0名,“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省级候选人30名,“江西-鄱阳湖人才555工程”候选人31名,“江西省跨世纪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目标”10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5名。有24名教师获得国务院的特殊补贴,7名教师获得省政府的特殊补贴。人才培养学校拥有22所专业学院、1所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拥有82个本科专业、3万多名全日制大专学生、500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1万多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民族特色专业6个,民族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3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教材1个,教育部1万种新教材5个。有4个省级优秀人才培养项目,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25个品牌专业,26个省级精品课程,12个省级优秀资源共享课程,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1999年以来,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注重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训、开放式教学”为机制,注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基础厚、学科口径宽、道德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从2008年开始,该省的学校开始按一条线招生。从2012年开始,将启动“郑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2013年开始,对本科师范生(1000人)实行免费教育,实行硕士、硕士、博士学位培养模式。大学生首次就业率居全省首位,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连续多年居全省高校首位。2011年,学校就业成功跻身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大学之列。2012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生竞赛 学校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发展教育。它是国家“大学生素质发展计划”试点大学。学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仅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大学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均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文艺表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协会,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活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是全国唯一获奖的高校学生协会。杨文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赢得奥运皮划艇冠军的运动员。金和她的队友们在中国赛艇奥运会上实现了“零”金牌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老艾赢得了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并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子100米冠军。范蠡学生在2003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比赛中获得铜牌,伊莱扎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11年,赵守民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三枚金牌,这是江西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最好的成绩。2012年,学校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和两枚铜牌,刷新了江西高校参赛记录。2013年,他在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别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6项,实现了江西高校参赛特别奖“零”的突破,成功跻身全国前50名,成为下一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发起高校。教师教育学校强调教师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融合、学历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统一,探索和实施基于大学-政府、大学-中学合作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培训、研究、培训、服务”一体化运行体系和教师教育服务前后一体化终身学习体系,率先实施“红地教学实践工程”。被确定为实施“农村教师支援计划”国家试点学校的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骨干教师的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他们为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培训和输送了10多万名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所有地区的中小学和教育当局的骨干。自2010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多项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包括教育部的国家培训项目——示范集中培训项目、国家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国家培训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居全国前列,培训质量受到社会好评。自2011年以来,学校被批准承担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的6个项目,建设2个国家级优质教师教育共享课程和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自2013年以来,该校率先在该省对本科师范学生(1,000名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它始终把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充分发挥了“人才库”、“引擎”、“智力源”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建设地方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教师。近年来,学校注重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以及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在我省的独特优势,打造江西、鄱阳湖文化平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技术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实现一批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注重加强鄱阳湖学科研究,搭建鄱阳湖学科平台,服务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倡导者。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元。“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大突破。2011年,学校的五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江西蔡铣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由科研人员创办,依托学校的纳米纤维技术,在南昌高新区奠定了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的宏伟基础。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60亿元以上。这是我校高科技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又一成功案例。大学科技园于2011年成为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成为第三个国家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际合作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与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2所大学实施了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从14个国家和地区招收学生来校学习,与国内外10多个研究团队和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同建设了我国第一所孔子学院,被评为世界先进孔子学院。该校长期以来一直聘请一批外籍教师在该校任教。康斯坦斯·吉布森,一位外籍教师,获得了国家“友谊奖”。2011年,该校被批准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国际学生学院”,并与莱斯特大学合作开发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12年,该校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世界级大学——共同建立了第二所孔子学院。“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部委和省共建为契机,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学校《“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学校将努力打造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向,努力在江西科学发展、赶超和绿色崛起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新篇章。(截至2014年5月数据)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瑶湖校区邮政
THE END

上一篇 : 河南科技大学

上一篇 : 沈阳工业大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