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3 院士人数: 十一
关键学科: 11. 博士学位数量: 49
学生人数: 30,000到4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16
南京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它位于钟灵郁秀的古都南京,坐落在一个虎穴中。学校由新中国最高军事科技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尔滨军工”)于1953年创办。它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包括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它在1993年变得更加出名。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学校的名字。在近60年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继承了哈尔滨军工的优良传统,凝聚了“以人为本、德才兼备”的办学理念,弘扬了“团结、奉献、实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提高质量。现已建成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文学、经济、管理、法律、教育等学科全面支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位于紫金山北面,明城墙西面。校园占地3118亩。校园里到处都是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葱的绿草和宜人的风景。与中山陵风景区融为一体,是修身养性、学术研究的理想园地。学校总建筑面积8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亿元,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完善。有59个实验室和7.2亿元的教学科研设备。该图书馆有200多万册中外文图书和文献。学校拥有13所专业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和光电子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和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科学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环境和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和媒体学院等。它有一所研究生院、一所继续教育学院和一所国际教育学院。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南京工业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工业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所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9个),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专业,30个江苏品牌专业(含建筑工地),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紧缺专业;分布在工程、科学、文学、经济、管理和法律等6个学科的13个一级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博士项目、116个硕士项目和67个本科项目。此外,它还有权授予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工程硕士学位,以及招收外国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权利。目前各类学生超过30,000人。学校有权整体审批教授的资格,并可通过自我评估增加博士生导师。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其中双职工院士3人),千人计划候选人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人,“全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获奖者3人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拥有50多个研究机构、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达到26.7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以上,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共发表论文12,660篇,其中1,562篇和2,886篇分别收录在SCI和EI中。已经出版了281部学术著作。已授予456项专利,所有这些专利都在全国顶尖大学之列。学校是江苏省唯一连续四次获得“江苏省十大黄金专利”和“十大专利发明人”称号的单位。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工作示范大学”和“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促进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依托国内高校和大学科技园,建立了第一个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促进教育国际化,学校先后与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近百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交流与合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该校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组织了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培养机器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们与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等30多所著名的海外大学签署了联合人才培养协议,每年我们都派出200多名学生出国进行短期交流或学位学习。学校注重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它先后与俄罗斯的乌法航空技术大学和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国立大学等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年,多达400名海外专家学者来到学校开展合作研究、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了赢得国内外各界对南京科技大学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学校于1994年成立了南京科技大学董事会,由多个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组成。学校与董事会形成了深层次、长期、稳定、互利互助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了拓宽办学资金筹集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学习,学校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每年,各行各业都通过基金会在学校设立40多个奖项和补助金,惠及1000多名教师和学生。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征程中,南京工业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知识转移与人格塑造并重,科研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朝着高水平、宽视野、务实作风、求真务实的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迈进。学校现任研究员党委书记陈根福和校长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