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ko yesser是德国leitlingen市ashendorfszke学校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杰西和他的同事经常去上课,指导学生何时求助于社会工作者,以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13岁至15岁的青少年中,近50%曾遭受过欺凌。根据德国儿童保护协会提供的调查数据,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国12-19岁的孩子曾遭受过欺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校园欺凌除了传统的身体冲突外,还出现了网络仇恨言论攻击、社交软件群虐等新形式。这些形式的欺凌是相对隐藏的,这使得学校和家长很难干预。德国儿童保护协会会长Kadula Rasner - Titzer说,如果被欺负的学生羞于和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说话,很容易鼓励校园欺凌,并对学生造成进一步的精神伤害。
自2002年起,为了防止校园欺凌,德国出台了“过失自由干涉法”。这种方法的核心不是在欺负事件中指责任何一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帮助被欺负的学生改善他们的处境,建立一个“支持小组”。“无过失干预法”在德国292所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这些学校招募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者来干预校园欺凌。
在阿山多夫什科高中的第一年,叶塞采用了“无责干涉法”处理了三起校园欺凌事件。他花了很多时间与老师、被欺负的学生、欺凌者和其他同学沟通,了解事件的原因。之后,Jesse从同情和支持被欺负的学生并直接参与欺负的组中选择了6 - 8名学生。“如果个别学生拒绝加入支持小组,我们将对他们进行大量的教育和指导。”
业内专家认为,防止校园欺凌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零容忍”,让欺凌者直面错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小组聊天和一对一聊天,教师将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分享他们帮助受欺负学生的经验。德国一家“无过失干预法”专业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由于该方法的有效干预,超过85%的参与该方法的学校得到了有效遏制。该方法的干预效果几乎不受学校类型和学生年龄的影响。
德国克雷菲尔德心理服务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梅勒妮·纽鲍尔说,如果对欺负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很可能会使欺负者报复受害学生,以更隐蔽的方式欺负他们。“责怪自由干涉法”旨在引导大多数学生质疑欺负者。当学生群体正义感得到培养时,欺负群体接近受害学生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进而消失。
据了解,柏林地区正在与柏林自由大学的教育专家合作,计划为柏林所有的中小学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