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左右,父母会送他们去幼儿园,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幼儿园一般三年。三年后,他们的小学生活就要来了。当时升学是重点。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边肖从小到大整理了相关内容。有兴趣就看!
从010到1010,家长普遍存在的误区是重视认知衔接而忽视心理衔接。也就是说,应该帮助孩子完成心理适应和习惯准备,而不仅仅是考虑认知衔接。在认知衔接上,我们误以为所谓的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让孩子“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提前学习只能帮助孩子暂时领先,而且是假领先,优势很快就会消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建构机会(尤其是数学方面),孩子很容易轻率地认为“我会”。有时候,专注力的培养不好。当然,另一个错误的观点是,孩子不应该学任何东西。
其实学习不仅仅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的本能。生活在继续,学习在继续。但是,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幼儿过渡时期,儿童的学习有三个主要内容:语言、游戏(艺术)和习惯。语言学习主要靠亲子阅读和绘本阅读来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度;我把艺术和体育的学习归结于游戏学习,因为孩子需要发展社会化水平,而在艺术和体育学习中,孩子会有充分的机会学会与人交流(比如钢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可能会阻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习惯性学习是指准备入学,包括穿衣、刷牙、洗澡、分床(如果不是)、整理等等。如果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也要提前和老师建立情感联系。
回到拼音的话题。
如果孩子上传统学校,家长事先已经知道第一个月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学习拼音,那么暑假就要帮孩子学习拼音,最好自己教。这样可以减轻入学后学习拼音的痛苦,尤其是孩子胆小的时候。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上学,包括在学校生活。喜欢还是拒绝,取决于学校和家庭能否保持一致,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意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