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曾发表著名作家徐子芳的《合肥赋》,其中有一句很好的话“反照正典,舍身,渗透长虹”。其中一个就是倪英殿,之前我们介绍过合肥东门小花园的“倪英殿纪念塔”。此外,历史上还有一所英典小学。
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它始建于1906年,开始被称为祁鸣小学堂,一直流传至今,即著名的合肥第四十二中学。
合肥的现代小学教育比中学稍晚。早在1902年,李鸿章的大儿子李就根据《钦定学堂章程》创办了泸州中学。自1905年1月废除科举考试以来,合肥一直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小学。
祁鸣小学是稍晚,但它与私立小学一起培养教材,政府东部的二级小学,政府西部的二级小学,模范二级小学,私立三级女子小学等。是合肥最早的小学之一,为合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时,混乱迫使合肥大多数学校停课。
直到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祁鸣小学才重新开学,并改名为“合肥县第八小学”。1932年,为纪念广州新军起义将领耿旭,合肥烈士倪英殿被改为“合肥县英殿小学”,一直延续到1949年。
1950年,营店小学改为“合肥第四小学”,后更名为“合肥三排楼小学”和“合肥长江路一小学”,1975年后升格为“合肥第四十二中学”。
据老合肥的陈品先生说,营店小学最初是在高家祠堂,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搬到了对面的地方,现在是第4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