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北师大附中戏剧教室看到,在北师大专题专家郑虔导演的带领下,七年级学生正在紧张地排练话剧《追梦少年》。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较早登陆石家庄的教育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分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中国与艺术教育跨境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文科综合教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分校的成功引进,是石家庄连接京津教育的一个缩影。自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石家庄积极参与京津冀教育,积极引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深度融合。五年来,全市与京津有30多个重点教育合作项目,全市8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与京津相关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
引进来,优质资源纷纷落户
“从开学时的不到500名学生到现在的3700多名学生,越来越多的石家庄儿童享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基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王万青说,学校实行北京师范大学原有的基础教育。例如,戏剧排练由英国戏剧协会的专家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的团队负责全面的体育推广。课程体系建设由国内著名课程专家裴迪娜教授指导。
在石家庄,像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一样,仍然有许多学校在享受北京著名大学的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史圣长安小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谭固小学和北京市及国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在石家庄开展了一系列项目。
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一。早在2015年,石家庄市政府就与北京市教委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项目实施机制,提出了教育管理和干部教师交流的目标和方法。同年,石家庄市教育局与天津市教委签署《现代职业教育帮扶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平台建设、专业合作、联合教育、干部培训、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有了顶层设计,县(市、区)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北京市新华区和海淀区、北京市桥西区和东城区、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雨花区和南开区、北京市房山区先后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在教师学习培训、教学科研一体化、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长安区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禄劝区政府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都合作建立了附属学校。平山县政府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