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9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它是由陕西农业学校、陕西水利学校和陕西林业学校合并重组而成的省级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学院,并附带高等职业教育。它是中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大学之一。在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7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教育部指定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2005年,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陕西十大诚信办学示范单位”、“陕西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和陕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12月,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该校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计划”的28所学校之一。
学院位于中国农业科学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它有南、西、北三个校区,占地1595亩,其中校园占地1000亩。学校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3亿元,教学科研设备价值6930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56个,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50个。该图书馆拥有67万册图书,在清华开设了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览室、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教职工810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27人,双师型教师280人。现有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与测绘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经贸、旅游与管理、生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动物工程、公共教育等12个部门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一个“三农”发展研究所。建立了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园林工程技术、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生物制药、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52个高职专业。本科、专科、中专都有成人函授教育,形成了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四部委设立了一批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及全国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站,可承担143项职业技能鉴定任务。
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项目为基础,以共建基地为平台,构建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学院探索了产学研结合的五种有效模式,包括技术服务、基地示范、经济联合体、股份合作和公司驱动。实施“百强企业联姻工程”,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目前,我们已与32个县(区)和省内外6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联合培训、工学交替、项目导向、奖助激励、订单培训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承担了82个研究项目、228个研究推广项目、667万元研究经费和3项专利,承担了部分国家星火计划和“863”计划项目。获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县级科技成果奖16项。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五农148”在黄、淮、海麦区共推广2000万亩,获得2005年陕西省科技二等奖。菊花新品种"玉梅"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瓜菜可控浸种新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产品“优必”浸种剂获国家专利。学院获得了一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五项二等奖。学院探索实践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教学体系”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物技术与应用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经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园艺技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六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物技术与应用、园林工程、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门课程,包括《土壤与植物营养》、《农田水利》和《生物化学》,被省级和行业教学和参考委员会评为优质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被评为全国优秀课程。他编辑了全国正式出版的193种教科书,发表了1600篇论文,包括350多种核心期刊。学院建立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高职教育研究》等出版物。我们先后与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次交流与合作。
学院坚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按照“规模提高效率,效率提升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招生,以质量求发展”建立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格局,建立了部门与部门相结合、以部门为重点的就业机制。形成了以产业为基础、面向社会、引进国外资源、辐射全国的就业新局面,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全省同类高校之首的目标。他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网络视频会议上做了题为《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搭建工学结合平台、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专题演讲。
学院将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本、特色化、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为本、人才为本、改革为本、特色化、名牌大学”四大战略,实施著名专业工程十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