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50 ~ 1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成都体育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院校。它原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以四川省为主要管理区。学院前身为四川省体育学院,1942年成立,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53年,在“区域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学院转型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它后来被命名为西南体育学院,并在1956年变得更加著名。经过近70年的积累和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学院。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善良、博学、智慧、健康”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以特色求发展,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品牌建设,以教师为依托发展优势,形成了“以体育为中心,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体育与文学相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区。它毗邻著名的历史遗迹武侯祠。学院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教学科研设施、训练场地和实验仪器齐全,功能齐全。学院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建立了涵盖所有学科和专业的中外文文献保障体系。
在过去60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多著名的体育专家和学者从这所大学中脱颖而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估组原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估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专项资助专家、国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0余人。 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国内外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3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461人,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00人,国际、国内法官98人,国际、国内运动员86人。
学院现有8个系,包括体育系、运动医学系、体育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和艺术系。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体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中医骨伤科、运动医学)、体育人文科学、体育康复与保健、新闻(体育新闻)、广播电视总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经济学(体育经济)、英语(体育外语外交)、旅游管理(体育旅游)、表演(体质与运动表演)、舞蹈等15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科学等6个学科。其中,体育专业和中医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校专业建设重点。中医、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和社会体育五大专业是四川高校的特色专业。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是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有权授予体育科学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目前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体科学、体育教育与训练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科学与体育医学、中西医结合诊所、新闻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免试推荐资格;为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硕士学位可以授予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人;目前,它正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体科学、管理科学和中医专业的博士生。学院的成人教育向全国各地开放,招收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学院拥有一所体校及其三年制的中学体校和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该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06年,他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1999年,学院获得首届全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技能竞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族体育奖学金”。2007年,大学生艺术团表演的舞蹈《雷霆风暴》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荣获普通话舞蹈节目二等奖和优秀表演奖。目前,四川省共有武术、运动保健、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田径、体操、郑伤科按摩、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传统体育保健、篮球、运动史等16门优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队和体育教学队是四川省教学队。六种教材,包括《体育史》、《体育绘图》、《运动竞赛学》、《体育基本理论教程》、《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新闻学》等。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选题。在最近两所国家体育院校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的获奖成绩和获奖项目数均名列前茅。在过去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中,他们分别获得了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4项三等奖。他在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两个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
学院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武术套路青少年训练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中形成优势和特色。近年来,我院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获得256枚金牌、203枚银牌和178枚铜牌。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赢得了1枚女子帆板金牌、3枚艺术体操和女子曲棍球银牌、4枚女子赛艇金牌和5枚女子水球金牌。60多名师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担了医疗监督、队医、康复按摩、裁判员和技战术等科技研究和服务活动。40多名师生成为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的专业志愿者。26名学生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前的《羌族推杆》表演。新闻部承担了奥运会期间海外舆论简报的编写工作。
学院编辑出版了《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教育研究》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国家核心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四川省一级学术理论质量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它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全文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评为“四川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连续8年联合授予“全国“三农”暑假大学生志愿者先进社会实践单位”称号;2006年,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100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体”称号。
学院的国内外联系不断加强,现已成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外援教练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多个国家交流专家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该学院全年招收外国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它与英国的德蒙特福特大学和朴茨茅斯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以“2 2”或“3 1”的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
邮政:610041
电话:86/28 85098011
传真:86/28 85092752
地址:http://www.cd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