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在国家级4A风景区琅琊山下。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建设单位。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占地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院拥有机电工程系、木材与土壤系、信息系、经贸系、汽车系、食品与环境系、传媒系、基础系、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9个教学单元,45个高职专业。其中,与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一致的专业有28个,包括智能家电、先进设备、新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该学院有12162名全日制学生和673名教职员工。
学院坚持“修身养性”的宗旨和“培养实用型人才,努力学习成才”的校训。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迅速提升办学声誉和规模。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4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32人,省级教学团队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新教师7人,入选安徽省“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师1人。
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央政府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业能力的专业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
该学院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加工、数控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个培训中心,93个实验实训室,教学设备总价值1.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持的培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2个,省级创新培训实验区1个。大学生平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超过9800元,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先后两次(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自2005年以来连续九年被授予“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称号。自成立以来,该学院已培训了22,344名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并将其输送到社会。它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蓬勃发展。其中许多已经成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校际合作。该学院连续17年与德国投资企业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先后与安徽康佳、扬子集团、长电科技、东陵秦凯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订单教育、技能培训、在职实习等。学院加强了与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合作
这所大学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四年来,我们的教师出版了7部专著、167本教材、894篇论文和127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学院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学院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对65种工种开展中、高级职业技能水平鉴定服务。在过去的五年里,该校共开展了17,000次职业技能培训和26,000次各类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肯定。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双师型”软件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企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直属企业就业援助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院立足滁州,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多样办学的原则,以内涵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知名、特色”的高职院校。
学院所在地滁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毗邻长江三角洲。它是安徽省的东门,是“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两翼。东与江苏省的南京、扬州相连,南与芜湖、马鞍山相邻,西与合肥、蚌埠、淮南相连,北与江苏省的淮阴、宿迁相连。滁州市辖两市两区四县,总面积13300平方公里,登记人口452.9万。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和宁西铁路穿过这座城市。沪陕高速、罗宁高速、麻竹洋高速直达市区,形成了一个连接南北、东西的立体交通网络。滁州火车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第一站,分别到北京和上海只需三个半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在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有轻轨、城际铁路等14条快速通道连接滁州。开车去合肥新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只需要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