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滨州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7月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3月,滨州职业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学院。2005年5月,滨州职业学院被评为山东省最受欢迎的职业学院,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骨干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国家先进师德建设单位等12项国家荣誉称号和山东省先进职业教育单位等34项省级荣誉称号。成绩突出,先后通过了人才培养水平、校园文化建设、道德教育、固定资产管理、成人教育水平、普通话工作测试机构、校园绿化、标准化餐厅、就业等9项评价。
一、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3549.71亩,建筑面积65.63万平方米,各类图书183.6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6.8亿元,教学设备总值1.259亿元。教职工1118人,其中高级职称327人,博士11人,硕士26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教师2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教师25人。这所学校有15,000多名学生。
现有12所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门,招生专业40多个,涵盖科技、农业、医药、财经、信息科学、建筑、艺术、航海等学科,涉及60多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已建成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5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1个中央支持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7个国家示范(骨干)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能力项目、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优秀创新团队。获全国首届实践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五等奖、三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
二,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土地使用权、厂房等优惠条件,吸引了一批本地企业联合办学,形成了“建巢引凤、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形成。坚持以学生为本、善待学生的工作理念,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为学生创造稳定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许多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大地周刊》、《中国经济环境报》、《中国教育报》和《大众日报》内部顾问,都报道了这所学校的特点。
第三,校企合作
学院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与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上海浦东新区组织部(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总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护士基金、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等用人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实施了校园文化“七大工程”,以“责任”为校训,以“与市场共舞、助雁腾飞”为基本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实践的教学风格、理解知识、敏感的学习风格和尊重道德、尊重能力的办学风格。2006年,他因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获得教育部三等奖。他是获奖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学院成立了30多个学院级协会和40多个中学级协会。它还成立了学生协会组织,如学生主任助理小组、学生会、协会联合会、广播电台、大学生艺术小组、大学生解释小组、计算机协会和扩展协会,涵盖学习和爱好的所有方面。我们成功举办了九届科技文化节、六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女学生节和大学生体育文化节等。我们创造了品牌活动,如质量形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模仿秀大赛、曲艺大赛、电脑操作技能大赛等。原创舞蹈《普天同庆》在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校园文艺演出和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获银奖。学生在各类高职院校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得16项一等奖和45项二等奖。
学院的校园环境优美宜人,处处呈现出浓浓的绿色和无限的生机:“雨落沙亭”,四周绿水环绕,绿荫密布。“太阳广场”和“星子广场”前后相对应。“范公园”和“孙武源”是成比例的。“尊德、育人、立业、立业”等道路贯穿校园,形成了一个小时的校园文化旅游圈。这些景点不仅是学生放松和玩耍的地方,也是育人的新阵地。他们创造了在风景中教学和在环境中育人的新特点。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他们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的面貌。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绿化示范单位”。
大山口就像铁一样坚固,现在它已经从地面上升了。滨州职业学院秉承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以新的姿态站在新的起点上。根据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滨州职业学院正在积极建设国家重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