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黑龙江东方学院成立于1992年,后来被称为东方大学。1995年更名为黑龙江东方学院。2003年,教育部批准升级为普通本科院校,这是我国第一批私立本科院校。2009年,学院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大学。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正式批准其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五家民办机构之一。2012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估。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将其选为“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该学院位于哈尔滨,一个北方的“冰城”。新校区位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南工业新城的核心,占地60万平方米。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在建项目一期35万平方米将于2014年秋季学期搬迁,这将提供一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学生进入东方创造一流的环境。东方学院将成为黑龙江省最好的现代私立本科学院。
学院有9个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食品与环境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经济与贸易、管理、人文与社会科学、外语和艺术设计。学院拥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法律、文学、科学、工程、管理和艺术等7个学科,现有本科生11594人,硕士研究生33人。
先进的教学设施
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学院拥有180多个实验室(分室)和培训室,用于外语教学、多功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语言、电子电气、物理、化学、建筑、食品、机械等。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总值6127万元。实验教学设施先进,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该图书馆收藏了120万册纸质图书和48万册电子图书。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阅读展示知识库和在线报告厅、个人数字图书馆和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实现了图书与期刊的结合、真实与虚拟的结合、载体的多样化和文献的完整化。
体育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包括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体操馆等设施。此外,占地1.2公顷的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人造草坪足球场、室外篮球、排球和网球场可满足学生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
一流的教师
专家办学、教授授课是黑龙江东方学院的特色。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各专业实行主任教授负责制。学院从省内重点院校中选派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方法新、责任心强、信誉高的高级教授担任专业主任教授。主任教授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培训、实施教学改革、检查和监督教学质量等。学院拥有自己的专职中青年教师队伍,有专职教师6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博士、硕士460人。学院计划派遣年轻教师到知名企业实习,引导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选派骨干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参加课程、双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聘请了一批英语、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形成了以高级教授为骨干,老幼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独特的教学特色
黑龙江东方大学积极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应用型本科和特色品牌专业。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专业型、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留、用、做好”应用型人才。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分制和主次制,将教学分类分级,并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成功率。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国家乳品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建设集团、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哈宝集团等22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它在99个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就业基地。对各专业实施“3 1”和“30.50.5”教学模式,与合作院校联合培养人才。2013年,食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合作和交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5所大学和单位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我们派学生去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也接待了来自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学生来我们学校学习。
2011年,学院的“应用型、专业型、开放型”人才培养方案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慷慨的奖励制度
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学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学年5000元,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为每学年2000-4000元。学院还建立了黑龙江东方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走向成功。特殊奖学金每学年8000元,一等奖学金每学年5000元,二等奖学金每学年2000元,三等奖学金每年1000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黑龙江东方大学阐述特色校园文化。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节和体育节,学院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计算机硬件安装大赛、实验技能大赛、建筑模型设计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外语大赛、趣味球类大赛、校园辩论赛、举办全国人大大赛、舞蹈大赛和“十佳歌手”大赛等为品牌的一系列课外科技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搭建广阔的平台。以东方论坛、博雅讲座、学生论坛等品牌学术讲座为载体,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为校园科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该学院现在有30多个学生协会,涉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学生社团的参与下,校园内外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有序发展。学校团委荣获“五四红旗团委”、“三农优秀组织奖”、“青年助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荣获“优秀学生会”、“优秀志愿者协会”、“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
令人满意的就业形势
黑龙江东方大学把毕业生的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了毕业生“全程检查、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毕业生就业新机制,唱响主旋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基层做出贡献。学院设立了一个奖励基金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创业。
学院与20个省市人才市场和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在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大连、天津、上海、青岛等8个地区和17个城市建立了就业指导工作站,向全国推荐毕业生就业。每年,数以千计的雇主被邀请举办100多场校园招聘会和100多场在线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数万份工作。毕业生因其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据黑龙江省政府统计,多年来高校毕业生初始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并荣获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其“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典型体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