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大庆师范大学位于中国著名的石油工业城市大庆,被誉为“绿色石油之都、天然湖泊之城、华北温泉之乡”。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大庆师范学校。经教育部批准,1980年升格为大庆师范学院。1993年,它被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周年纪念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周年纪念师范学院。2013年12月,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资格评估。
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和小芳校区,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86916GB,固定资产4.5亿元。
学校拥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科技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庆精神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是黑龙江省高校的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防垢除垢技术研究实验室、油田表面化学技术研究实验室、复合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实验室是大庆油田的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大庆研究基地设在我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便捷。
学院下设13个院系,包括师范学院、文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等。设置本科专业39个,涵盖文学、科学、教育、工程、法律、管理、艺术等7大学科。初步建成石化工业、机电信息、文化艺术、管理与管理、教师教育等专业群,满足工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我们在大庆精神与石油文化、教师教育、化学工业、法律与社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石油生态等方面建立了六个学科群。其中,英语、法律和学前教育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专业,学前教育是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点,学前教育是省重点建设学科。已完成力学、无机化学、英语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学前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论等七门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和学前教育基础课教学团队均为省级教学团队。有三个省级化学、生物科学和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一个省级“化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大庆师范大学-大庆油田化学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建设单位。《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现有学生10044人,教职工970人,专任教师613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35人,博士、硕士学位525人,双师型教师113人,特聘教授16人,客座教授2人,常年聘用外籍教师7人,占教师总数的76.8%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立足大庆、融入石化、面向基层、服务龙江的服务取向,坚持“办质量学校、办人才学校、办学习学校、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油田、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并举的办学特色。 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庆油田生产建设,培养具有大庆铁人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遍布石油石化行业和全国各地,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毕业生如国家道德模范张丽丽应运而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近年来,他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获得过两次一等奖和六次二等奖。“十二五”以来,学生们已经获得了1000多项不同学科的奖项,其中包括7项国家特别奖。每年有300多名毕业生被硕士学位和公务员录取,初始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科研始终坚持“服务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于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向,不断推动科研向高水平、特色方向发展。自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了98个省级和部级以上项目,其中9个项目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4个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了375个市级项目,其中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个,省教育厅科技项目60个,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撑项目7个,省文理规划项目10个,大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1个,大庆油田公司项目23个。 市(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72项,其中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30项。 发表学术论文3775余篇,其中165篇被SCI和EI检索。他获得了45项国家专利。研究经费和技术服务费总计近1亿元。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在注重高水平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研究。这所学校为油田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它走的是协同创新和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油田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油田添加剂研究、油田生态修复、大庆精神、学前教育理论、民商法等为代表的省内外具有较高地位的优秀特色研究领域。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代国际城市建设路径、依法治市、社会管理创新等政策和应用对策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积极拓展结垢腐蚀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服务范围,开展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便携式综合录井仪传感器检定装置等研究领域的技术研究。其中,“三元复合驱泥沙控制技术”项目与大庆油田几个采油厂开展了30余项技术服务合作研究,检泵周期从30-40天增加到300天左右。为油田服务的外语、培训师、专业技术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建立了20多个培训项目。“十二五”以来,油田各类人员培训近6万人次,培训收入超过9500万元。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作用,为农村骨干教师设立“国家级培训项目”,培训600多名教师。大庆市共培训了1500名学前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法律咨询、艺术进社区、艺术展览等公益活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体育馆、创新教室、书籍和信息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开放学校的步伐逐渐加快。学校积极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与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我们与中兴通讯、大庆炼化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大庆高新区、中旺铝业、付瑞邦药业、大庆体育旅游集团、大庆动力传媒有限公司等五个区、四个县共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与大庆油田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4月,教育部-中兴通讯信通技术生产与教育集成创新基地项目获得批准。这是教育部建立的第一个校企合作基地。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州立师范大学和乌苏里斯克州立师范大学联合招生和培养本科生。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俄语语言和文化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学校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州立大学、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州立师范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州立人文师范大学、英国赤山亚大学、澳大利亚柯廷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新西兰太平洋酒店管理学院、韩国国立大学和韩国谢泼德公园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合作领域包括学生联合培训、教师交流、外国学生交流、实习生交流、学术交流等。截至2014年底,已有2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80多名学生在我校学习汉语。全年雇用七名外国专家。目前,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老师在我们学校工作。
文化传承和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学校坚持以大庆精神办学,以铁人精神育人的教育特色。把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用“三老四严”、“四不变”的优良传统,鼓励师生成长成才。以“爱国、务实、创业、奉献”为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与以追求真理、科学、创新为内涵的大学精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这一优势,与大庆油田公司共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研究,对油田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探索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油田青年职工的有效途径,完善油田青年思想教育体系,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学校被授予黑龙江省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校训和办学理念凝聚固化,以新年音乐会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创建,形成了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核心、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