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周口师范大学是一所省级师范大学。它位于黄三的古都,老子的故乡,褚晨的故土,豫东的著名城市周口。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它被称为“中国的先锋和九州的圣物”。何英河、沙河和贾鲁河河在这里汇合,向东流。罗浮铁路穿过周口,连接京九线和陇海线。罗宁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它是连接南北和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校园被花草树木掩映,绿树环绕,鸟语花香。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景色迷人,景色宜人。
周口师范大学创建于1973年。经过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范学院和周口师范学院三个阶段,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它是河南省第一批文化改革与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也是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基础建设步伐,拓宽办学框架,拓宽办学方式,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完善。建校38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形成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为学生培养、锻炼和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其优秀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学校占地1525亩,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09亿元,拥有图书120.5万余册,中外期刊2000余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网镜像网站和5000余种期刊的综合全文数据库。有82个标准实验室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123个教育实习基地,70个专业实习基地,5个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7个德育基地。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研究)部门,包括中文系、政法系、外语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教育科学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软件系和继续教育系。它有5个公共教育部门,包括公共理论部门、公共体育部门、公共艺术和职业技能部门、公共外语部门和公共计算机部门。共有58个专业(45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业),涵盖文学、科学、工程、法律、历史、教育、管理和经济等8个主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化学、基础数学、植物学等四门学科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有1个国家专业,4个省级专业和8个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文化
目前,有近2万名全日制普通学生和8960名成人教育学生。现有专职教师958名,外籍教师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95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54名。河南省有47名优秀专家、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优秀教师,省内外兼职教授28名。学校非常重视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它还与其中一些大学合作办学和交换学生。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科研,不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最近,教师承担了44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和44个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发表了3,825篇学术论文,包括1,199种核心期刊;出版了186部专著、教材和参考书;承担部门级以上科研项目7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89项。国内外均有学术期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它们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和全国高校的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学校以育人为本,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30多年来,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它的良好教育已遍及世界各地,并使世界充满了桃子和李子。先后被授予“国家先进实验室管理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先进卫生单位”、“河南省先进基本建设管理单位”、“河南省先进教育科研单位”、“河南省先进教育质量管理单位”、“河南省先进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是一个人未来职业的基础。艰难困苦是成功的结果。依托中原文化遗产,借助科学发展的东风,周口师范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学校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文昌路东段
电话。0394-8178000(学校办公室),0394-8592469(招生办公室)
传真:0394-8178000
邮政编码:466001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