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湖南工程学院成立于1951年,位于湘潭,毛泽东的故乡,一代伟人。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湘潭机电学院与湖南纺织学院合并组建。湘潭机电学院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是国家高等工程专业示范重点建设学校。湖南纺织学院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湖南纺织工业学院。学校实行中央政府和湖南省共建、湖南省管理的管理体制。
自学校升格为基层以来,一直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向。2007年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绩优异。2010年6月,被批准为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大学。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服务全国特殊需要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3年,由湘潭电力集团和湘潭大学共同组建的学校牵头的“风电技术与电能转换协同创新中心”被评为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学校校园面积1806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1.3亿元,纸质图书130万册。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它是全省的“园林单位”和“文明大学”。目前,全国共有16所教学学院(系、中心)和46个本科专业,28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学生2078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29人,其中专职教师72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309人,博士和硕士51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有18名候选人和52名省级重点青年教师(含培养对象)。目前,有省级学科带头人9名(含培养对象),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部级优秀教师10名。45名教师被该省的学校和其他大学聘为硕士和博士导师。
学校以工程为主,涉及工程、管理、文学、科学和经济五大学科,形成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等优势专业群。目前,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6个省级示范实验室(中心),9个省级优秀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精品课程。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金工实习教师培训考试中心。
学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自2001年以来,已有35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是国家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合作小组的副组长单位,是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院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也是国家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合作小组的主任单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近年来,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21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0个,国家863项目子项目2个,国家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部资助4个。获得省、部、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49项;出版40部学术专著;获得各类专利92项;SCI、EI和ISTP收录论文近659篇。学校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180多家企业签订了厂校合作协议,与企业签订了73个重大项目,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了195个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1.35亿元,经济效益4亿多元。
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机电、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9万多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不张扬、踏实做事”的职业精神和“乐于做事、做事、会做事”的显著特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纺织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教育始于1997年。它是湖南省最早开展对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之一。该校与澳大利亚的TAFE、堪培拉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西苏格兰大学、高地岛大学等合作办学。200多名外国专家前来授课。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坚持以质量立校,以人才强校,以特色兴校。在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十二五”规划蓝图的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