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院士人数:
六
关键学科:
4.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湖北工程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京广铁路、京武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铁路、107国道和316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这所学校历史悠久。湖北省第三师范学校始建于1943年,历经孝感大学、孝感武术分院、孝感师范学院、孝感学院等几个阶段。湖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原华农孝感分校)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设工程学校)已经合并。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程大学,至今已有71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条件很好。校园里到处都是湖泊、柳树、鸟儿和鲜花,还有一个宜人的环境。这是阅读和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近17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设备价值1亿多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藏书20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80万册),期刊2000多种,电子图书资源6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在国内外均有发表。它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100强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它加入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行列,“中国孝文化研究”被命名为一个专门的栏目。
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坚持普通本科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面向社会和国内外开放。目前有15个教学机构,包括文学和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和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和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经济和管理学院、教育和心理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学和统计学院、物理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和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农业研究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研究所、城市建设研究所和体育学院。 湖北工程大学新技术学院——。有25,000名各类注册学生(包括新技术学院的学生)。
学校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的合作。自2009年以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相继在各自的学校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还与孝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协议,共同成立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并与广水市等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等10余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开展该专业的全日制国际合作项目。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外国学生被录取,许多外国学生已经进入这所学校。
学校的学科范围相对完整,专业特色开始显现。目前,湖北省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植物学等重点学科。教育原理、光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正在建设的硕士学位课程;植物学、有机化学、光学工程、教育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作物科学、材料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楚天学者”设立的岗位。本科专业62个,涵盖经济、法律、教育、文学、科学、工程、农业、医药、管理、艺术等10个学科,实行专业建设责任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应当是全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当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应当是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材料化学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规划项目。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学科专业体系,工程特色初见端倪,科学、工业、农业相结合,协调文学、经济、教育、管理、法律、艺术、医学等多学科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这所学校有很强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37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0人,博士、硕士教师870人,高级职称教师427人。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科研创新团队、23名国家示范教师、国务院和省政府专项补助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名入选新世纪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湖北省名师和湖北省优秀教师。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武伟和以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为代表的90位著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兼职(客座)教授。学校常年邀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授课,并挑选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工作和授课。
各类学校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和科研支撑能力。湖北省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农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成立。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新农村建设研究院、湖北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等11个省级平台。有一个面向全国和省级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省级电工电子、基础化学、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47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11个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验平台,一个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和148个协议专业实践基地。一些平台由中央政府的专项资金直接支持。
学校学风浓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10多万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立校”。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尊重学习、尊重技能、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严格学术研究、真诚健身”的校训,坚持“建设精品学校、强化人才学校、科技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名牌大学、开放生活学校”的六大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声誉明显提升。连续六届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弘扬大学精神,努力培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高水平、高特色、高影响力的新型工程大学。
(2014年5月更新)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