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红河大学于2003年4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它是由原蒙自师范学院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而成。
现任学校党委书记陈永明和校长彭兵。
学校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蒙自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西南联合大学的文学和法律学院曾经在这里办学。蒙自靠近越南的老街省,所以红河大学已经成为中国西南最靠近边境的大学。北回归线横贯蒙自市境内,年平均气温18.6。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它被誉为花园式大学,是读书和学习的理想场所。
红河大学倡导“超越、创新、和谐”的办学理念,实施“地方、民族、国际化”的特色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自成立以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多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被誉为“滇南人才基地”。
该校学科门类齐全,有13所学院:人文、商业、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科学、教师教育、体育、数学、国际、美术、外语、音乐、政治科学和国际关系。它设立了4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法律、科学、工业、农业、经济、管理和教学等9个学科。
学校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5500多万元。图书馆有581,000本书。建设袁波教学大楼、建新体育场、任美福工程大楼、黄健礼学习大楼、九个学生宿舍园区等教学生活基础设施;理工学院建立了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实验、机械工程、数字媒体等实验教学中心。理学院建立了化学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冶金工程实验室、天然药物和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我们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基础课程实验中心、专业综合实验室和科研共享实验室。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园网、学生宿舍网、无线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一卡通手机等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生活和学习。
红河大学现有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59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4人,占专任教师的34%,博士生和硕士生教师297人,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其中,有两位国家级教授。享受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特殊补贴的人员;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高等教育名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等称号。许多教师被省内外知名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红河大学是云南省教育厅首批实行学分制和收费的高校之一。学校进一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建立了“普通课程、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级课程模块。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学生海外短期学习和实践的思爱普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服务多元化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批发展能力基本、地域特色明显、办学特色明显的优势特色学科。依托学科建设,科研力量不断加强。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高,成果逐步丰富。承担高水平项目、争创高水平奖项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共设立了10个国家级科研项目、33个省部级项目、126个地市级项目、4个国际合作项目和286个校级项目。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学校在东南亚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技术、冶金工程、越南语、泰语等工程、经济和副语言等本科专业,大力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在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开发利用等领域与当地政府开展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优势,学校还设立了“红河越南研究中心”、“红河大学国际哈尼族/阿卡研究中心”、“红河流域开发研究中心”、“红河州海龟救助和水生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和“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服务载体,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大力推进学校开放,丰富教育国际化内涵。“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多元化。目前,学校已与12个国家和近70所外国大学、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和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并建立了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红河校区。与越南的合作包括汉语推广、海外教育、联合培训、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文化体育交流等方式。红河大学在越南的太原大学校园已经建立。该校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的第一批四个本科项目已获我国教育部批准,成为云南省以外第一个提供本科项目的学校。与泰国的合作在联合教育、海外实践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建立了学生享受国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多种机制,组织实施了中越、中泰三年办学合作、中美12-1、思爱普、短期交换生、海外实习等项目。已经建立了一个管理体系,供国际学生攻读学士学位。120名全日制越南学生从15个本科专业毕业,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回顾“十一五”规划,学校在办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十二五”,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事业全面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争取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现代化程度高的区域性、国际性、教学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