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13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50 ~ 1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于1913年。它使用了13个学校名称,如四川一级工业学校(一所工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无机学校)和成都电子机械学院(电子学院)。它是1911年革命后在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工程学校之一。陈毅元帅从1916年到1918年在我们学校学习印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学校有印染、纺织、化工、机械、冶金、采矿、土木工程、皮革、通讯、电焊、汽车、航空等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学校一直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它现在是一所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由省教育厅监管。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视察,并为学校75周年题词:“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
自从100年前建校以来,我们学校从未停止过办学。其前身成都电子机械学院是1997年教育部命名的第一批大学,也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高等工程专业建设示范重点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大学,成为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手脑结合、学做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严谨、简约、勤奋、创新”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山东省开国元帅陈毅、山东省原省长李春亭、国际知名企业长虹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于光印、著名思维学家张光建、著名国画大师阎继元。
学校占地面积1000多亩,绿化面积350亩,校舍3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0万平方米。学校分为两个校区,郫县和花牌坊。主校区位于郫县中信大道,毗邻成都高新区(西区)。学校现有12个教学部门,包括电子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与思想政治系、体育系和成人教育系。目前共有52门本科和专业课程,其中本科课程包括: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流管理、国际商务。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品牌专业,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机械、数控、汽车、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电气、微电子、广播、通信、包装设计、物流、建筑电气、影视动画、营销、酒店管理(双文凭加中文文凭)、软件技术(双文凭加中文文凭加中文文凭)、统计实务、商务英语、日语等。有9000多名普通全日制学生。教学和实习条件非常好。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9000万元。该图书馆收藏了90多万本书。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以10万亿骨干网为基础的校园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在校园网建设的检查和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培训基地(机电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模具、电气加工)和一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性社会学和性教育学研究中心);共有59个实验室(135个实验分室),其中14个是与英特尔成都公司和其他校外单位共同建设的“生产、研究和调查”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是“四川省优秀基础课实验室”。学校还拥有教学实习工厂和“模具技术中心”、“数控技术中心”、“工程质量培训中心”、“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中心”以及大量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国家高技术学院示范学校”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于1991年由我校首次引入并本土化,影响了大量的高校。CBE模式仍然是我国高职院校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数据库应用与信息管理”、“机床数控技术”和“会计电算化”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是2001年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高等工程专业示范专业”。有2门国家级质量资源共享课程和6门省级质量资源共享课程。2007年,教育部组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得出15项一级指标全部优秀的结论。
我校“校企合作实现工程训练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建设具有真实工程环境的训练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高校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9项,完成教育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多项教材和科研工作,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20余项。他获得了43项国家专利。在过去的五年里,研究基金累计超过1500万元,垂直研究项目累计超过200个项目。公开发表了1600多篇学术论文,被SCI和CSSCI检索到数百篇。写作和出版作品20余本;主编111本教材,其中31本为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工厂供电》本发行量超过120万册。2010年,我校学报被评为“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队在全国共获得43项一、二等奖,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2013年,我校三支专业队获得国家一等奖。其中之一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荣誉————“高等教育俱乐部杯”,实现了四川高校历史上的一次突破。另一个团队获得了专业团队中唯一的“IBM SPSS创新奖”,两个专业团队获得了国家二等奖。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本科生也获得了国家本科生组的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团队获得了3项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和约20项省部级奖。在全国英语竞赛中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拥有2000平方米的弘毅广场。广场上世纪大道上的11尊浮雕展示了学校的兴衰历程。陈毅雕塑集传承元帅精神。学校在四川省还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纪念园),具有“技工学校”旧址的建筑风格,还有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实物丰富的学校历史展览馆。与展览和教学相结合的模具科技馆和机械博物馆等场馆,以及以陈毅的学名命名的“云明”、“吴德”和“文成”建筑,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校长。此外,百年诵经碑、九洲湖、长虹堂等景观和场所也各具特色,传承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校与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每年,它都派许多教师到海外深造、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等机构的长期合作导致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四轮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自2001年以来,它设立了“商业信息技术”和“酒店管理”双文凭课程。它实施了灵活多样的联合学校,如" 1 2 "、" 2 1 "和" 3 1 ",并合作培训了近1000名双学位毕业生。
学校以严谨的学风、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长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虹、九洲、英特尔公司、乐山凤凰、富士康、五粮液、麦普、BOE、TCL、格力电气、上海莫斯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
我校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以电子机械学科为主要特色,继续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努力实现陈毅元帅母校新的历史性跨越。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将努力把学校建成四川省重点本科院校。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