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78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宜宾学院是原宜宾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于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级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长江第一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白酒之都”宜宾市。学校占地1050亩,占地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亿多元,藏书274万册(含电子图书145万册),固定资产近6亿元。
学校拥有18所二级学院,分别是文学和新闻媒体、数学、物理和电子工程、外语、政府管理、生命科学和食品工程、化学和化学工程、法律、教育科学、体育、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美术和艺术设计、音乐和表演艺术、经济和管理、采矿和安全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酒文化、四川茶等。学校拥有56个本科专业和36个专业,涵盖文学、艺术、科学、工程、经济、法律、管理、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学校招收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有近1.5万名全日制普通大学生。
学校与国内著名大学如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优秀的学生被挑选到合作学校学习。与德国BSK国际教育学院签署了一项协议,学生可以去德国攻读硕士学位和德国工程师。学校是一所组织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培训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大学。同时,与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400强绿化单位”、“四川园林学院”、“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自2009年以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获奖水平显著提高。共获得103项国家竞赛奖和193项省部级奖励。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师范大学学生化学教学质量大赛、全国师范大学学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学工程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15项国家一等奖。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树立了“制度第一、师生第一、教育第一、学习为魂”的学校管理理念。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内部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原则;树立“人才第一、教师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学生成才打基础、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服务理念,坚持“遵守学术规范、弘扬学术传统、坚持学术品格、追求学术精神”的治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学校正秉承“以人为本”的历史使命,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9人,其中高级职称79人,副高级职称277人,博士82人,硕士435人,城市学校共有博士33人。四川省现有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名,四川省第三届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1名,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名。此外,还有150多名外部专家,如二级学院名誉院长、著名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2511”工程,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点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提升暂行办法。通过选拔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学校推进了教学科研团队、浓缩教学团队和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全面、教学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发展和谐的教师队伍,完全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学和研究
学校大力倡导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鼓励教学实践的创新。鼓励课程建设新探索,提炼创新思维课程特色,拓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平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突出应用创新课程个性,推进“1/3”课程体系整体素质建设和效率建设。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参与、启发、合作等教学探索。努力创新各类课程经典教学范式,形成独具特色、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课堂教学案例,全面推进以课程目标、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模式、资源建设和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实践综合改革。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个性展示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该校学术研究严谨,学术氛围浓厚。自2001年学院合并成立以来,学校教师出版了220多本书籍和75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和CSSCI收录了670多篇。授权专利有28项,包括10项发明专利。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其中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拥有四川重点实验室——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实验室、四川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和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酒文化与酒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大学的重点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发酵资源与应用实验室、香料植物开发利用实验室、过程分析与控制实验室;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新建机构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幼儿园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宜宾学院学报》和《宜宾学院报》。
校园文化
学校现有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建设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平台、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平台和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近50个学生社团,包括蒋蓝文学学会、凤凰文艺晚会、演讲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环保协会、英语俱乐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广播通讯社等。每年,学生会定期举办各种特色和形式的社区文化节等活动,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获奖作品
在学校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学生奖助工作坚持“奖助结合、育人第一、奖助并举、奖助育人并举”的原则和“逐级认定、逐级评估、批量宣传、过程监督”的评价程序和方法,使我校的奖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学校向所有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励和补贴,渠道畅通。它为优秀学生设立了123级奖学金(每学期一次),42%的学生全年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被学校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出国留学奖金,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帮助贫困学生和兼职学生的渠道,积极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从原籍申请助学贷款。每年还拨出专项资金在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并在双选择的基础上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以解决更多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学校还开展了多方面的“社会救助项目”,许多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助学金,在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区域优势
宜宾学院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宜宾市,东邻泸州市。云南省的南部和昭通地区接壤。凉山彝族自治州与乐山市的西部边界;自贡市与北方接壤。位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交通非常便利。内江至昆明铁路、渝昆高速公路、乐毅高速公路和西南海上通道穿越市区。宜宾机场距离宜宾市中心7公里,有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的航班。沿着金沙江和石门河,它可以到达云南的绥江和演金海滩,到达岷江的乐山和成都,沿着长江经过重庆和武汉,在东方到达上海。宜宾是四川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铁、公共、水、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宜宾是一座生态旅游城市,有许多风景名胜,如川南明珠“川南竹海”、千姿百态的“中国石海”、神秘的“博人悬棺”和大峡谷西部温泉。宜宾学院位于“长江第一城”,有“五粮液”的香味。
学校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九圣路8号
邮政编码:644000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