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8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忻州师范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它是一个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位于五台山脚下的温泉村,这是一个佛教圣地。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元阳铁路和大云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高速公路35分钟就可以到达省会太原。
近年来,在上级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近年来积极筹集2亿多元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学生人数从合并前的不到2500人,包括普通专业学生和新洲师范学院前四所学校的成人教育学生。目前,学院本部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8300多名,成人教育专科学生近2000名,各类学生近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1%以上。
我们学院的总部现在有三个校区,占地327.6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它有17个教学部门和3个教学部门(中文系、外语系、政治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地理系、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艺术系、美术系、体育系、公共外语教学系、宗教系和基础系)。拥有本科专业23个,专业专业26个,教职工近1100人,专职教师5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0余人。学院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千兆以太网),将互联网与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网络连接起来,并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语言实验室、现代物理、物理化学、钢琴室、计算机绘画室、心理仪器测试室、地理实验室、计算机室、案例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陶行知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党委机关《忻州师院报》(双月刊)和《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综合版的出版,使图书馆拥有近80万册藏书和3300多种期刊,拥有近3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和12个普通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学习,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化学是一个省级品牌专业。物理化学是省级重点支撑学科。五台山文化和元好问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一项特殊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院与忻州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促进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我们学院有一所附属于忻州师范大学的外国语中学,它是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完整的中学。其本质是对人民的公共援助。经省教育厅和学院党委同意,2005年4月18日,忻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忻教字[2005]31号文件》,批准了初中和高中附属中学的16轨制。目前,有180多名教师在附属高中,他们都有学士以上学位。其中,11%为研究生,15%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28%为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专家,52%为市级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69%为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教师。2006年?2007年,附属中学将有大约100名新教师,教师总数将达到大约300人。目前,初中和高中有3000多名学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6年下半年初,共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两栋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一家高标准餐厅和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藏书80万码的大型图书馆。目前,一栋156米长的教学楼正在建设中,部分建筑为7层,主体建筑为6层,计划于2006年夏季竣工。在教学设备方面,计划在2006年下半年之前投资1000万元,届时将提供96个高标准多媒体教室、4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4个高级计算机实验室、20个高标准物理和化学实验室、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阅览室和500台与校园相连的计算机。新学生公寓设备齐全,可容纳4000张床位,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6人,可容纳5000多名学生。附属中学成立四年来,在上级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师生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2004年,全市参加高中入学考试的362所学校中,第一批初中毕业生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生率均名列第一。首批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中入学考试。六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在全市42所高中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质高中教育学校。2005年,225人参加了高中入学考试,其中131人的总分达到515分或以上,5人进入了全市前10名,优生率居全市首位。369人参加了高考,146人达到了线,58人达到了关键线,总线数比去年翻了一番,线数增长率在全市名列第一。
学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专业系和五寨分院,均为独立法人。人、钱和材料都由当地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全部由学院管理。招生计划由学院编制,毕业证书由学院颁发。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服务贫困山区、服务老区、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中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投身于党和基层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的合格教师”。自1997年以来,411工程已在我院实施。在为期三年的学习期间,师范院校的学生被组织到贫困地区的乡镇初中进行为期半年的在职实习,以开展支持教育、扶贫和省级教育。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小组和近4500名学生被组织到河曲县、五台县、静乐县、樊氏和原平市等5个县市的120多所农村初中。他们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好评
我院大力加强党建、师德、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科和课程建设,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和节约型学校。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基础设施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山西省模范单位”等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教师和各类各级人才。其中,85%以上的师范毕业生已成为山区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为我省和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学生涯正处于一个生育机会兴旺的大好形势。自2002年5月起,我院率先在山西省高校组织造血干细胞捐赠和中国骨髓银行捐赠。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捐赠造血干细胞1000个,捐赠35万元。它是我省捐赠数量和金额最大的单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当前,我院正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忠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山区老贫困地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全面深化教学等各项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力争顺利通过2007年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尽快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许多学科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明显师范特色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合格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为老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培养了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为国家、山西、忻州市基础教育、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更大贡献。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