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30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在xi成立的西北中医学院。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陕西中医学院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校。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56号文件于1978年建立的八所重点中医药大学之一。1978年,它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1981年,它获得了授予硕士学位的权利。1990年经教育部批准,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已成为以中医专业为主体,医学、科学、工程、文学、管理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医学院校。
一.基本信息
学校占地总面积796,675.3平方米,分南校区(新校区)和北校区。目前,共有13所教学学院(系和系),包括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隶属于中药学系、中西医结合系)、第二临床医学院(隶属于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系、英语系、体育系、社会科学系等。有2家直属医院和15家非直属医院,还有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和陕西省医学历史博物馆。
二、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医院),专职教师739人,其中4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219名硕士生导师、15名兼职博士生导师和2名博士后导师。他们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拥有张学文和郭诚杰2名“国家级医学硕士”,19名享受政府特殊补贴的专家,19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3名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导师,17名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三五”人才,32名陕西省老中医和32名中医,8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第三,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21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专业格局,医学、科学、工程、文学和管理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自1978年以来,学校一直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在有权授予中医等8个一流学科的硕士学位。我们已经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外国学生教育。截至2013年12月,该校有近12,000名全日制学生(包括51名国际学生),其中包括922名硕士学生和10,360名本科生。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精品课程和公共基础设施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重点学科群。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17个重点学科,省级有6个,省级中医药管理局有10个。
学校现有29个各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个国家科研基地、3个三级实验室和13个中药研究二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实验室和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陕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针药结合研究中心,为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五年来,学校承担了陕西省“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3115”项目等600多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垂直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9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和《现代中医药》学术刊物是省级优秀刊物,在全省有较大影响。
V.医疗服务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床位2700张,年门诊人次120多万,年住院人次6万多人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25个重点专科。两家医院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七所重点中医医院之一。已有70多年历史,是一所具有突出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国家级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西北地区第一所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专业有妇产科、心血管外科、眼科等。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受欢迎程度高。它为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产业,以产业支撑教学,形成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陕西中医学院药厂是一家集生产、管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注射液、口服液、丸剂、胶囊、片剂、颗粒剂六条生产线,技术先进。公司主导产品有“固肠止泻丸”、“八正合剂”、“维血宁”、“肾舒智代糖浆”、“消炎退热合剂”、“金沙武林丸”。企业总资产达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居陕西省高校行业之首。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黄芪、连翘等药用植物基地。它与铜川市、宝鸡市和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已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外汇
学校非常重视对外交流
学校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5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三十多年来坚持“百花奖文艺”演出、大学辩论、运动会等。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激起了年轻学生的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农”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年来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三农”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先进群众体育集体”称号,并在全国“十运会”上受到表彰。它是我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单位。由于浓厚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环境,这所学校成为中国唯一一所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医学院。学校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传统健康体育大会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及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