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2000年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安徽新华学院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包公的故乡,科教基地和历史名城。它位于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树山森林公园的南麓。它是经教育部批准并授予学士学位的省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安徽新华职业学院,由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于2000年创办。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安徽新华学院。2005年12月,安徽新华大学党委正式成立,成为安徽省第一所成立党委的民办高校。2009年成功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成为安徽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大学。
学校坚持“为人民教育,为人民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学校按照“需求导向、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专家治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战略。学校遵循“修身、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多年探索,我们确立了“四抓四放”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了“三层次、四监督、五制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占地面积1500多亩,建筑面积48万多平方米。目前,有18,512名全日制大学生,其中11,009人是大学生。现有专职教师1013名,其中3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67%的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拥有175个现代化实验室和104个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超过8500万元。该图书馆有95万册印刷书籍和125万份电子文档。学校拥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它是安徽省第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第一批“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模拟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班)。有十余种研究机构,如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药物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等。
目前,学校拥有土木与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制药、商学院、外语、动画、文化与新闻传播、国际教育、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和公共教育等10所中等学院。目前共有4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业和管理为重点,经济、文化、科学、医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重点建设电子信息、计算机、土木建筑、动画、管理等专业。目前有123个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其中1个是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是省级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是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5个是省级精品课程,11个是省级教学成果奖。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实施大学。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多证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新华学生先后在美国惠明顿国际摄影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安徽动漫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挑战杯竞赛、安徽职业竞赛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自201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33项、部门级科研项目84项、交叉研究项目28项。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二等奖和8项三等奖。《安徽新华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高等教育优秀期刊(二等奖)”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期刊(一等奖)”。学校与美眉、李昂等3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药学、动画等专业,产学研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水平不断深化。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还加入了安徽应用型大学的“行动-知识联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良好态势,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六次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2008-2009年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学院”。2011年和2012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单位”。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全国先进单位”
在“仁爱、求实、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新华人潜心耕耘、勇于实践。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安徽新华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走本土化、应用化道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创新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努力建设教育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综合教育实力强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