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8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8026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毕节学院是由原毕节师范学院和毕节教育学院合并而成,于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它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位于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倡导、国务院批准的毕节“发展扶贫与生态建设”试验区。
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祥和学院院长张学理。
学校有主校区和阳山校区。主校区分为东区和西区。校园占地807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价值2437.24万元。馆藏图书51万册,拥有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工作室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计算机实验室、英语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省级评估合格实验室。共有16个教学系(系),包括经济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教育科学系、艺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环境与生命科学系、体育系、计算机科学系、城市建设与土木工程系、矿业系、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系、成人教育系等。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初等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美术、体育、社会体育、数学和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应用化学等20个本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设施农业技术、采矿技术等21个专业。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师449人,高职称教师18人,高职称教师99人,博士1人,硕士124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92人,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有贵州省专家1名,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1名,贵州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毕节地区优秀贡献人才、地方管理专家、拔尖专业技术人才23名,省内高校聘请硕士生导师3名,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名。
目前,学校拥有来自重庆、四川、贵州、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苏、江西、陕西、云南、甘肃、新疆、广西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学生1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5969人。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相结合,集国家、社会、学校力量于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我们还设立了“光华奖学金”和“秀山贫困学生奖学金”等10多项奖励和资助。“多彩贵州?校园文化活动如“光辉校园”和学生俱乐部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学生在省级甚至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外语和计算机全国等级考试以及艺术和体育竞赛中取得了许多成绩。
毕节大学毕节实验区研究所(包括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研究所)是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它有15个研究机构,包括乌蒙书画研究所和彝学研究所(包括彝语古籍研究所)、逻辑和应用逻辑研究所、黔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万生将军担任名誉主席。“毕节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讲座”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校外举办的第一次品牌讲座。有《无机化学》等省级精品课程3门,《中国古代文学》等12门校级精品课程,《毕节学院逻辑改革创新》等11项校级教改项目,3名校级教学名师。逻辑、语文、基础数学、化学和生态学等五个学科是学校一级的重点学科。教师获得了10多个省级教育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学校承担了100多个具有毕节试验区特色的国家、省、地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贵州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毕节试验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软科学项目“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古彝语整理与计算机输入软件”等。 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科研成果达到新水平。
毕节大学秉承70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依托毕节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学校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全体师生员工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突出重点,逐步实施目标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地方民族文化、特殊教育等特色学科研究取得新进展,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发展目标定位:经过近5年的努力,学校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为以教学为导向,以文学、科学、教育为重点,以工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高等学校。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西南地区教学型高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地方高校
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综合优势,注重巩固基础学科和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重点支持毕节试验区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以基础学科为基础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以应用学科为龙头,以重点学科为标志,实现文学、科教、工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和专业的综合优势。
服务定位:以毕节实验区为依托,辐射贵州,面向全国,建设成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毕节大学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在历史的征途上,按照国家有关领导的指示,“把毕节大学建成西部开发扶贫办学的教育实验基地”。它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到2010年,全日制普通学生人数将达到1万人,其中6000人是大学生。它将是一所以文学、科学、教育为重点,多学科渗透与管理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它将努力使这所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大学。
毕节学院是一所梦想成真的大学和学术成功的殿堂,是毕节试验区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摇篮,也是许多学生的理想家园。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