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天津体育学院

作者: 2020-03-27 浏览:

创建时间:

1958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50 ~ 1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国家体委和教育部根据华北地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师资、竞技体育和体育管理人才的短缺,决定在当时的河北省会天津成立天津体育学院。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李也是首任主席。

在学校成立之初,学校有教学和训练场所,如田径、球类、游泳、跳水和射击,还有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和图书馆。中国运动生理学创始人、著名运动管理和运动场馆建设专家马钰、运动理论专家牛兴华、运动生物力学专家柴文秀、刘,以及在竞技体育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一批著名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家学者郑必达、姚志珍、张春培、任福兴等在学校任教。

当时,学校主要承担了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在内的华北地区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1962年,该校第一批毕业生填补了华北地区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管理的职位。同时,学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体育水平。42人在18个项目中打破了97次国家纪录。学校在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和其他运动方面的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他赢得了古典式、自由式和中国式摔跤冠军。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更快。学校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单一的以培养体育教师和运动员为重点的本科教育模式。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人才的广泛需求,学校较早地举办了研究生教育,对各类体育工作者进行了培训和继续教育,并探索培养多元化体育人才的途径。学校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人文科学、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人文与社会学等优势学科初步形成,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职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已步入博士培养领域。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一批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和培训设施相继建成。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现有1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体育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文科学、舞蹈、新闻、营销、旅游管理、特殊教育、教育技术、英语、公共服务管理、应用心理学、体育康复和健康,属于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和科学四大学科。全日制学生4430人,其中本科生4101人,研究生329人。

这所学校有463名教师。教师中,有4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天津市著名教师,4名天津市优秀教师,1名天津市特聘教授,1名天津市特聘(讲座)讲师,1名天津市荣誉专家。副教授以上专职教师115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78人。

学校有六个硕士学位项目,即运动人文科学、运动人文社会学、运动教育与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康复医学和物理疗法。体育人文科学是天津市的一个重点学科,也是天津市“重中之重”的学科,旨在建设国家一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是天津市的一门重点学科。学校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在第九批申请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单位中,学校被批准为开展博士和硕士学位联合培训的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534亩(356018平方米),拥有综合训练馆、田径馆、篮球馆、排球馆、游泳池、舞厅等12个教学训练馆。超过20个户外训练场地,包括国际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球场和照明棒球场。

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728万元,现有各类实验室19个,其中基础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11个,实验室总面积6655平方米。同时,拥有99个实习基地。

学校新建图书馆总面积8725平方米,拥有中外文图书30.44万册,国内外期刊400余种,拥有7套电子期刊和中外文光盘检索系统数据库,16个中外文检索系统,其中全文数据库80余种。宽带光缆连接到天津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可以检索610,000本书。

目前,学校教学管理总面积96453平方米,体育教学总面积11350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

自2002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3个国家级科研项目,56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1013篇学术论文,出版了74部独立编写和编辑的作品和教材,编辑了58部作品和教材,其中28部是学校资助出版的特色教材。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进步一、二、三、四等奖20多项,国家专利2项。先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25、26、27、28届奥运会和第11、12、13届亚运会科技研究与服务奖。曾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等20多个奖项。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成果列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其中一个也列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许多由学校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和地方体育决策所采纳。主持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已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

学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运动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健美操》、《武术》、《运动心理学》、《田径运动》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多项学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建设中。

学校积极开展竞技体育。棒球为中国棒球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全国各省市的毕业生与天津棒球队携手,赢得了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棒球冠军。学校软式网球和藤条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荣誉。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里,中国摔跤代表中国和天津赢得了29次国际和全国锦标赛冠军。中国第一代摔跤史上的八名“摔跤手”中

学校拥有学术期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一直是中国体育核心期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矩阵》,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一级期刊。它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国社会科学精品数据库》等11家国内外检索机构列为源杂志。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该校与韩国水利大学、澳大利亚南十字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越南第二体育大学、韩国东亚大学和日本国际无刀大学等外国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已经多次互访,老师和学生在彼此的学校里教学和学习。根据交换协议,日本朋友Kei Naito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学校教射箭。他热衷于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受到中日媒体和有关方面的高度赞扬。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李瑞环、张、李、荣高堂、吴绍祖、袁伟民、邓朴方等领导同志多次来校指导工作。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天津体育学院凝聚了“与时俱进,弘扬体质文化”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和思路,形成了“依托优势学科,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理念。面向社会需求,拓展专业领域,培养多元化体育人才”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体育人才。其中有中国第一届女子体操世界冠军马的教练周继川,女子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的教练刘桂成,国家棒球队的教练刘刚、林王,国家垒球队的教练于长河,国家体操队的教练、黄玉斌、钱奎,国家登山队的教练等为国家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的教练员。还有许多毕业生分别被评为国家或省市劳动模范、国家优秀体育教师、优秀体育管理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练员、优秀班主任和体育先进个人。许多毕业生在省、市、地方和县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工作。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长期在体育一线工作,为国家基层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校于2001年通过了天津市教委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随机评估,于2003年通过了天津市教委对党委工作的评估,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目前,天津体育学院树立了科学发展观,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更具突出特色的高水平体育学院。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

THE END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