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27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仲恺农业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工业学科为优势,农业、工业、科学、经济、法律、管理、文化艺术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省级本科大学。学校位于广州,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地方,因为它的云山美丽的风景和珍珠和水的魅力。这所学校有88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仲恺·A&M学校。这是国共合作的第一个时期。它是由近代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提出,并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以纪念廖·先生对工人的关怀。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是15年来的第一任校长。1984年,经教育部和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学士学位,命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副总统王镇题写了学校的名字。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大学”。
该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1月,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和一个实习农场,总面积111.4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8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中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收藏了903,000本书,320多万本电子书,15,000份全文电子期刊和20个全文和摘要数据库。
在过去的五年里,学校承担了1301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2个国家级项目和426个省部级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学校发表学术著作177篇,发表学术论文近7000篇,其中364篇被纳入SCI、EI和ISTP检索系统。
为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促进学校的发展,1987年4月,经国家副主席王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以王镇为名誉主席、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为主席的学校董事会。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被任命为第二届董事会主席。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被任命为第三届董事会主席。董事会成员包括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人和港澳名人。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杨、分别在辽的何香凝纪念馆、辽的铜像、何香凝的汉白玉像和辽的纪念馆题词。原国家主席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周铁农、廖晖、霍英东、等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一直关注和支持学校建设,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廖、何香凝及其创业活动深表钦佩和钦佩,并继续给予有力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一批港澳名人如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
学校拥有18个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3个省级精品课程和13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业、工业、科学、经济、法律、管理、文学和艺术八个学科;2个国家特色菜和6个省级特色菜;拥有1个博士后研究工作站、4个一级硕士学位项目和17个全日制硕士学位二级授权项目。学校拥有农业学院、管理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体育部等18所二级学院和华南地区最大的全国十佳雅思考试中心。学校现有近18000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
我校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技能竞赛,共获得164项奖励和2782项奖励。我校计算科学学院的学生在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国际奖和一等成就奖。奖项的等级和比例在同类大学中名列前茅。我校计算科学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在2014年“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竞赛”全国竞赛区获得了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两项优秀奖。“全国三维数字设计大赛”我校两次荣获工业设计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大赛)”我校化工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获得特别奖(竞赛中只有一个特别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获得一等奖和一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和二等奖。我们的学生参加了“青年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教学人员
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专职教师66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2人,硕士以上学历595人。目前,国务院专项补助人员12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粤南优秀教师13名,广东省“万人工程”省级和校级培训生126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79名。学校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40多名客座教授。
2015年入学范围和人数
学校在全国17个省和自治区招生,广东省5076人,其他省180人,包括山西5人,内蒙古6人,安徽8人,福建20人,江西9人,河南33人,湖北18人,湖南33人,广西13人,贵州8人,甘肃3人,云南6人,新疆2人,河北6人,山东2人,海南8人。
就业前景
我校在各种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发展活动。如职业规划竞赛、创业规划竞赛、职场精英竞赛、“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竞赛等。为了给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机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采用了产学研政治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历届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扬。在过去三年中,初始就业率相对较高,平均整体就业率高达98%。许多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录取条例
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