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2020-03-25 浏览:

创建时间:

1636

院士人数:

-人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一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一

湛江师范学院是广东省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美丽的港口城市湛江。这所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636年成立的耒阳学院。1904年开始创办师范教育,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学院,1991年升格为湛江师范学院。

在100多年的师范教育过程中,学校肩负着促进学习、育人的使命。它凝聚了“尊重道德、自由、发展抱负、勇敢”的校训精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粤西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师范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项目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这所学校是一所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师范学校。有16个二级学院(系),56个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法律、经济、历史、科学、工程、农业、管理、艺术等10个学科,有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等3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化学等2个专业专业。教育部语文、化学、英语(师范)、物理、历史、数学和应用数学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视频课程。全国15个省和自治区均可入学,全日制本科生近2.2万人。

学校高度重视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近1200亩,校舍占地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97万册,现有中外纸质期刊2000余种,电子期刊2.2万余种。拥有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研究中心”以及三所校级研究机构和56所研究所,包括一所教育研究所、一所工业技术研究所和一所地方文化研究所。

学校坚持以优秀的教师为基础办学,拥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1450多名教师,其中120名是教授,201名是医生。42%是高级职称的教师,73%是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97名教师接受了广东省“千百工程”培训。28名教师被姐妹院校聘为硕士和博士导师。55名教师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粤南优秀教师。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教师在讲授力学方面很勤奋,提倡学习,是模范。学校被授予“建筑工程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基层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有能力、有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培养“五力”高素质教师,具备驾驭课堂教学、体验教学、反思教学、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一心一意坚持教学、引领示范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赛、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多项奖励。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去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藏等地就业。他们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之龙”和“援藏好马”。就业率在该省名列前茅。在马科斯发布的“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中,该校在中国中南地区非211所大学中排名第四,在中国非211所大学中排名第二十四。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自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学生,已经培养了300多名长期和短期外国学生。我们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韩国、越南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海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以及学生跨文化学习和交流活动。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践和学习。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广东省中国文化遗产基地”。

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学校和地方之间的合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将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单位密切联系。我们将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和政策研究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不断提高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目前,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协同创新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实施“错位竞争”办学战略。 内涵发展,特色建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快乐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内部管理效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学校。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

THE END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