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8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个 博士学位数量: -a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4
长春大学是吉林省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北方春城长春,有三个校区,总面积112.9万平方米。校园位于人民街和卫星路的交界处,占地31.8万平方米。西校区位于卫星路的西端,占地99600平方米。东校区位于群山环抱的莲花山风景区。它距离城市30公里,占地711.3万平方米。长春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里是1938年满洲国最高学府长春建国大学的旧址,1946年在国民党统治下成立了长春大学农学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成立了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954年,国家部门调整后,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1958年,学校迁至吉林省,更名为长春冶金学院。1960年,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被分配到长春冶金学院,组建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吉林矿冶学院。1983年,改为吉林机电工程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学院、长春外国语学院和长春职业大学合并为新的长春大学。李鹏同志为学校题词:“立足本地,面向未来”。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2006年,学校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经历了办学水平的起伏、专业的调整、隶属关系的变化和校名的变化。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当地、贡献社会的同时,学校不断赢得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诚信完美”的校训。形成了“同心同德、同治、奋进进取、务实自强”的校风。“严谨、严肃、严格、言传身教、育人为本”的教学风格;学习的风格是“努力学习,努力思考,努力做事,渴望成功,健康向上”。确立了立足吉林、服务吉林、面向全国、谋求生存和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方针。明确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学科水平高的一流综合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以“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的“群体精神”,体现了青年学生时代的风貌。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和肯定,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法宝。第二,这是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第一次。建立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空白。学校有19个教学部门和41个本科专业。12,565名全日制学生。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5.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68万元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资源是高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结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613名专职教师,其中91名是教授,206名是副教授。48.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435人,占71%。61名教师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职称,其中包括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3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四名高级省级专家;有3名兼职博士生导师和46名兼职硕士生导师。教学效果显著。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2项国家二等奖和15项省级奖。学校获得了国家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中,共授予7项成果。在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奖评选中,共授予42项成果。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的油画获得了银奖和铜奖。学校拥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8门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包括2个教材。学校现有三个国家科研中心: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1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 .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高校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萨满文化、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8个校级研究机构和11个校级重点学科。十年来,学校承担了55个国家项目和627个省市项目,其中包括1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科研经费总额超过5100万元。科研成果获各类奖项18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100多篇,其中267篇被收录在SCI、EI和ISTP,出版了345本图书和教材。吉林省普通高校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多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和12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1项获美国授权。“从高温豆粕中提取高纯度大豆寡肽”和“高纯度异黄酮”等9项技术和产品被国家评为“优秀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吉林省松原市红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质、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等3项专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连续十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在开放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它接收了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和其他国家的外国学生和短期实习生。该校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48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和交流关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形成健康、时尚、务实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学校有86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丰富了课外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学校先后举办了14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和一系列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施展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和平台。学生们在全国和省级校园文化竞赛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并获得了200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表演一等奖。学校连续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生联合会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挑战杯”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2项国家银奖和6项铜奖,多次被评为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学校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党委被长春市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多年来,它在长春城市大学文明杯比赛中赢得了许多奖项。学校集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军民建设、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妇女工作、密切工作委员会工作连续多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作为“团风”的故乡,学生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团风故事宣传团成员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领导的接见。团风志愿者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百名优秀志愿者服务团”和“优秀学生社团”。2007年,我校《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在改革中崛起的长春大学以其崭新的形象、快速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学校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知行合一、诚信为本”的校训,努力创业,努力打造品牌,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高的省级一流综合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