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34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1 博士学位数量: 14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24
该校成立于1934年,名为湖南国立医学院。1960年,它被改造成一所普通大学——湖南中医学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该校进入了招生顺序。目前,学校和湖南中医学院实行院校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有寒浦和东塘两个校区,总面积1393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目前,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家由学校经营的合资企业。这所学校有16所学院,1个系和16个研究中心。学校现有学生36712人,其中研究生1587人,全日制本科生17722人,大专学生572人,成人教育学生16735人,留学生96人。学校图书馆藏书109.1万册,藏书25000多册。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1.65亿元,价值40多万元的贵重设备17台,多媒体教室165间,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教室监控、教学广播、会议视频和屏蔽系统。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中医本科人才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式免费医学生培养工程,实施临床拔尖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改革试点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校有23个本科专业,分为五个学科:医学,科学,工程,管理和文学。目前,全国有4个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专业建设点。一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两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医专业提供为期7年的硕士学位和继续学习课程,包括中医临床、中西医临床、针灸和按摩、中医骨科和创伤学以及中医外科五个专业方向。学校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9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他们在国家和省的各种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得了100多个奖项。在过去的三年里,本科毕业生的年末就业率平均为96.5%,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学校建立了以医学学科为主体,医学、科学、工程、管理、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它有2个中医博士后研究站和中西医结合站。目前,一级学科有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两个学科有14个。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学科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获两个学科设立的6个博士学位授权中心和两个学科设立的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中心。学校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体系,基本满足了湖南省教育强省规划中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并已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有1585名在职教师,包括993名专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189名高职称教师和250名高职称教师;有92名博士生导师和324名硕士生导师。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卫生部先进工作者、59名国务院政府专项补助专家、2名省政府专项补助专家、1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和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级候选人4名,湖南省“225”工程医学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候选人3名,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候选人22名,省级科技带头人培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专家培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候选人12名,省级优秀教师培养候选人4名。 38名省级名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候选人、4名省级劳动模范候选人和2名“百人计划”专家。 湖南省普通高校有2名著名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有2个教学奉献奖。湖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有7名候选人和7名候选人,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有17名候选人。目前有一个国家教学团队和四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教学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化和资源共享,成立了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五个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和广泛专业覆盖面的医学、药学和信息教学实验平台。其中,有1个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培训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学实验室占地57000平方米,可在各种教学实验室开设570个实验项目。学校注重科技平台建设,其中国家级3个,部级21个,省级10个,省级11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肝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药研究实验室和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药研究实验室。湖南省三个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三个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一个特色创新服务平台、湖南省一个工程实验实验室、湖南省两个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有5个重点实验室,2011年湖南省有1个合作创新中心,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有5个重点研究实验室。有一个SPF实验动物中心。所有科技实验平台均接受学校和学院的两级管理,并通过预约向所有学生开放。目前,学校已有730个研究项目在进行中,66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投入纵向研究,12个项目在973计划,4个项目在863计划,4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批,2个国家重大新药研发项目,10个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2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我校是中国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国外留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有316名海外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中国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位于我校,已培训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学生。自1990年以来,该校已派出专家和教授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并向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派出了几支医疗队,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我们与新英格兰中医学院、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札幌青叶等建立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的海外合作项目已成为我省第一个海外合作项目。2014年,它被批准与韩国元光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近年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层次完整,学科门类多,办学形式多样,综合办学实力强的中医院校。 该校成立于1934年,名为湖南国立医学院。1960年,它被改造成一所普通大学——湖南中医学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该校进入了招生顺序。目前,学校和湖南中医学院实行院校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有寒浦和东塘两个校区,总面积1393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目前,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家由学校经营的合资企业。这所学校有16所学院,1个系和16个研究中心。学校现有学生36712人,其中研究生1587人,全日制本科生17722人,大专学生572人,成人教育学生16735人,留学生96人。学校图书馆藏书109.1万册,藏书25000多册。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1.65亿元,价值40多万元的贵重设备17台,多媒体教室165间,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教室监控、教学广播、会议视频和屏蔽系统。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中医本科人才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式免费医学生培养工程,实施临床拔尖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改革试点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校有23个本科专业,分为五个学科:医学,科学,工程,管理和文学。目前,全国有4个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专业建设点。一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两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医专业提供为期7年的硕士学位和继续学习课程,有五个中医专业方向 学校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体系,基本满足了湖南教育强省规划中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其中湖南省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2个。中医诊断学是该学科国内领先的研究领域。学校优势科研项目包括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标准化与客观化、中药超微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针灸经络原理研究、妇科疾病研究、中药育种、栽培、管理与标准化研究、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肿瘤、糖尿病、眼底疾病、免疫疾病等疑难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等。并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团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有1585名在职教师,包括993名专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189名高职称教师和250名高职称教师;有92名博士生导师和324名硕士生导师。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卫生部先进工作者、59名国务院政府专项补助专家、2名省政府专项补助专家、1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和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级候选人4名,湖南省“225”工程医学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候选人3名,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候选人22名,省级科技带头人培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专家培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候选人12名,省级优秀教师培养候选人4名。 38名省级名医候选人、1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候选人、4名省级劳动模范候选人和2名“百人计划”专家。 湖南省普通高校有2名著名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有2个教学奉献奖。湖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有7名候选人和7名候选人,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有17名候选人。目前有一个国家教学团队和四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教学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化和资源共享,成立了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五个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和广泛专业覆盖面的医学、药学和信息教学实验平台。其中,有1个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培训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学实验室占地57000平方米,可在各种教学实验室开设570个实验项目。学校注重科技平台建设,其中国家级3个,部级21个,省级10个,省级11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肝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传统中医药管理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校有730个研究项目在进行中,66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在纵向研究,12个项目在973计划,4个项目在863计划,4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批准,2个国家重大新药发现项目,10个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持计划,82个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个项目在国际合作。自2000年至今,已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2项,其中“中药超细粉体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51种,转让科技成果42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支出9958.3万元。学校有3所直属医院和10所非直属医院,共有床位12732张。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重点建设医院,中西医结合附属医院被列为十家国家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医院之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齐全,拥有一批著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11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科)中心,包括肝病、眼底疾病、疮疡、肛肠疾病、儿科、骨伤、不孕症、心血管疾病、针灸、脑病、肿瘤等。有三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我校是中国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国外留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有316名海外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中国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位于我校,已培训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学生。自1990年以来,该校已派出专家和教授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并向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派出了几支医疗队,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我们与新英格兰中医学院、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札幌青叶等建立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的海外合作项目已成为我省第一个海外合作项目。2014年,它被批准与韩国元光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近年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层次完整,学科门类多,办学形式多样,综合办学实力强的中医院校。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