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间: 1958 院士人数: 一个人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2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47
武汉纺织大学简介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作为主线,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管理、法律、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它位于中国光谷的腹地,占地2006亩。目前,全日制学生有12,879人,其中本科生12,218人,研究生661人。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学校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有46个,现有学科涵盖工程、科学、哲学、文学、管理、经济、法律和教育等7个学科。学校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学科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服装技术学院是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服装系之一。连续十年获得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和“教育奖”综合得分第一名,并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十大著名时装学校”荣誉称号。艺术设计专业是第一个省级品牌专业,并被批准为第一个国家专业。学校拥有“教育部新纺织材料绿色加工与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拥有1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纺织设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机电研发中心。 湖北服装技术研发中心、湖北服装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纺织系统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服装研发促进中心。 围绕纺织品、服装和艺术设计形成的多学科群体为进一步凸显纺织品和服装的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扶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丝技术”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化和高附加值再利用”在天然有机粉体加工和功能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波无极紫外催化氧化与质量分离处理及纺织印染废水回用技术”为纺织行业实现节能减排20%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863重大项目“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及设备”开发了两项原创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多项成果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的研发、清洁印染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 学校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拥有纺织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3个国家专业和湖北省6个品牌专业,包括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4门湖北精品课程。拥有电工电子、大学物理、纺织印染、艺术服装等4个湖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推进本科教育的“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大批学生在各种国家和省级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能力强,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办了由贸发会议和中国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培训课程”、“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制造”国际培训课程。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莱佛士学院和中欧职业培训中心,开展了中澳合作霍尔姆格伦项目、中英合作3-2级硕士利兹项目、中澳合作南昆士兰项目和中加合作蒙克顿项目。我们达成共识,与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签署了“2 1 2”合作办学协议。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拥有设施齐全、功能齐全、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各类文献180多万份,其中印刷文献135多万份。丰富的电子资源覆盖各个学科,实现了印刷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阅读、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服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有1,469名教师和874名专职教师,其中473人具有高级职称。有31名博士生导师、207名硕士生导师和206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师中,双聘院士1名,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名,学校级“阳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名,“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特聘教授2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特聘教授9名,湖北省著名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55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和省级特聘专家55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武汉科技学院坚持“勤奋、自强、实事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改革中抓稳定、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抓质量、品质中显特色、特色中提升”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