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1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5
学生人数: 30,000到4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34
云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云南省财政干部学校。198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云南财贸学院,开始全日制本科教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大学。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等次。2009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项目建设单位。2013年2月,它通过了全面验收。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法律、哲学、文学、科学、工程、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省级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体、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位于昆明市中心,占地1222亩,拥有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数据库66个。学校现有学生3.2万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教授160人,副教授352人,博士生教师225人。教育部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特聘教授24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专家1名,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国务院和省政府专项补助专家22名,云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8名,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候选人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 15名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7名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6名省级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 学校由20所学院、2个教学部门、10个独立的全日制研究机构和59个由学院(系)整合的兼职研究机构组成。一级学科有10个硕士学位项目,两个学科有57个硕士学位项目,10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拥有本科专业50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1个国家级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2个省级教学名师。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9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一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四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和一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学校。学校被云南省政府指定为“云南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自成立以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0多万名专门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云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学校围绕“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服务生活学校、推进特色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自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了79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和190个省部级项目。已经出版了500多本书,其中208本是由中央出版社出版的,3本是作为微型企业第12个五年计划的教材出版的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奖。他在“挑战杯”课外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统计建模竞赛、商业计划竞赛、英语竞赛等竞赛中表现出色。学生协会“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命名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演出中多次获奖。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在过去的三年里,女子网球队赢得了第15届双打亚军、第16届双打和团体亚军、第17届单打和第5届团体季军以及第12届大运会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男子篮球队在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赛中获得第13名、第14名和第15名。60英镑的年薪代代相传,几代人都种过树和树枝。秉承“勤奋好学、德才兼备、影响深远”的校训,秉承“求实创新”的校风,不断弘扬“自强不息、率先垂范”的校风,“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区域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积极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区域性高水平金融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