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间: 1951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 博士学位数量: 13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55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它的专业包括工程、管理、科学、经济、文学和法律等学科。学校由南安校区、校区和大坪分校(渝西南水运工程研究院)组成。南安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安区学府大道。双福校区位于渝西新城江津双福新区复兴大道。重庆西南航道工程研究所大坪分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黄路。重庆交通大学占地近320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设备14000多台,总价值2.2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89多万册,电子文档156万份,中外报刊2400多种,重要的中外语言数据库30多个。校园网先进、安全、稳定,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完善,各类体育场馆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目前有博士后研究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1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2个本科层次,4个专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同等学历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1个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基地)、6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级学生超过40,000人,全日制学生超过26,000人。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交通特色。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学科优势明显,形成了相关学科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科特色明显、区域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在高层次交通人才培养和交通科技创新领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40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7人,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补贴的专家等120余名省部级专家教授。郑宜莲院士、韩启维院士、梁院士、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曾在学校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坚持推进科技创新。许多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在拱桥建设、内河航运、港口航道建设、山区公路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1亿多元。10年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1项,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茅以升科技一等奖、——中国桥梁奖等。这所学校出版三种学术出版物。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长期担任主编,该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是SCI和EI的合集期刊。它以中文和英文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的核心中文期刊,是中国的核心科技期刊学校,坚持教学中心的地位,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部级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知名度、区域优势突出、产业导向、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