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2020-03-23 浏览:

创建时间: 1952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个 博士学位数量: 3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81

这所学校建于1952年3月。它以前是中央民族大学(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的广西分校。1953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2月4日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它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综合性民族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56年的发展和积累,广西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学科建设和教育质量较好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学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会见了南宁市各族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学校,对学校的成绩和校园环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2001年3月,胡锦涛同志访问东南亚三国时,接见了在越老讲学的师生代表。朱德、陈毅、阿沛·阿旺晋美、赛义丁、李、尉健行、伊斯梅尔·艾哈迈德、陈至立、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学校指导工作。2008年12月,刘延东视察指导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特色及其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刘延东在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民族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办好广西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广西南宁美丽的金合欢湖畔。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132.2万平方米(1983亩),其中东校区建筑面积377.15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8.14%。2006年3月,学校被国家绿色委员会授予“国家绿色模范单位”。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40,2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0323.51万元。学校拥有纸质文献132.9万份,中外文期刊11006种,电子文献149.1万份。目前,共有16所学院,56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和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哲学、历史、法律、教育、文学、管理、科学、工程和经济学9个学科。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培养基地、5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建设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11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已进入中央和地方共建项目。自2004年以来,它获得了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个教育部特殊专业建设点。承担1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国家民委教育改革项目和46项广西新世纪教育改革项目;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自治区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优质重点课程16个。此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该校列为中国十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学校”之一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努力开创“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的科研新局面。科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2004年以来,它共开展了40个国家级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98项。发表各类著作146部,学术论文4229篇,其中129篇被收录在SCI、EI和ISTP。《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百强期刊。200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社会科学重点期刊。2004年,“人类学研究”栏目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确定为第一批“名栏目建设”入选栏目。2006年,成为教育部“名刊工程”第二批入选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第一份优秀科技期刊。自2000年以来,学校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70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共有6087名学生被送往东盟国家的大学学习,来自26个国家的4000多名海外学生已经入学。东道国(地区)有134个访问代表团,共计1436人次。越南总统陈德良、副总理范钱佳、泰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怀奇、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和环境部长、国家计划和投资委员会主任和司法部长以及其他东盟政要都参观了我们的学校。2006年4月,我校与泰国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学联合举办的孔子学院获得了国家汉办的批准。学校的多层次开放增强了学校的活力,优化了学校的模式和特色。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被中共中央、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曾两次被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教育部通过了本科教学质量评估。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好”成绩。学校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许多毕业生成了有成就的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领导干部和军队干部。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创造特色精品,以持续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以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建设和逐步完善的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独立学院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THE END

上一篇 : 聊城大学

上一篇 : 云南农业大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