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 2020-03-23 浏览:

创建时间: 1952 院士人数: 四个

关键学科: 2. 博士学位数量: 4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73

沈阳化工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西南部,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腹地。它靠近设备制造和化学工业的核心区域。这所学校是该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之一。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授予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沈阳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辽宁省石化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这所学校创建于1952年,最初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1956年,它隶属于化学工业部。1958年,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属的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名字。1960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辽宁科技大学。1962年,他回到沈阳化工学院,重新加入化学工业部。1998年,管理体制改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以辽宁为主要管理机构。该校于1999年开始规划扩建新校区,2000年开始建设,2001年底迁至新校区。这是辽宁省第一所实现校园置换的高校。学校的新校园占地近1500亩。这所学校的建筑面积将近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近1亿元。校园布局透明、美观、自然,植被丰富,设施齐全。它突出了园林、艺术和学术机构的风格,突出了实用、简单和慷慨的大学的特点。它被誉为全省最美丽的校园,是教育人民和进行学术研究的理想场所。学校倡导特色教育文化。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学以致用、类比求实”的校训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文化和教育育人的精髓。他们渗透并融入教育教学,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敬业、务实、肯干、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毕业生。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1984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和团中央候补书记李克强同志来校视察指导教育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性。新时期,我校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科学规划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加快了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建设步伐,不断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学校以工业为主,以化工为特色,融合了工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法律、教学和医学八大学科。目前,硕士学位有23个授权点,博士学位有4个,工程硕士学位有4个,本科学位有44个。设置的专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基本覆盖石化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先进设备等与振兴地方老工业基地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质量、结构、特色、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投入,依托学科优势和特色,以服务人民、创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理念,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五”以来,学校投入近2亿元用于教学。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是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优秀实验室。多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化学工程与技术、过程设备和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的一类专业。辽宁省有12门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辽宁省有3个示范专业,辽宁省有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高校有10个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试点建设项目。学校已获66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尤其是目前,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开展基于学生“科学训练、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特色活动、系列竞赛、系列讲座”的“6S”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突出学生服务人民思想、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培养。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生联合会颁发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竞赛挑战杯”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和省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中,数学、电子、计算机、英语等竞赛获得100多项奖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他在全国和各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有资格举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年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和“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十五”前,学校获得2项国家发明奖和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十五”以来,学校承担了1000多个科研项目,包括400多个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部地方重点研究项目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十五”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
THE END

上一篇 : 吉林师范大学

上一篇 : 浙江工业大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