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09 院士人数: 10
关键学科: 18 博士学位数量: 20
学生人数: 超过5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16
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于1909年,是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院校,也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工程、管理、文学、法律、经济、教学、艺术、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它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以地方管理为主体的河南省重点大学。这是一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建设的大学。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西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这所学校向全国开放,有资格招收外国学生。目前,普通日制学校有34000多名学生,如博士、硕士和本科生。 学校位于中国最大的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北靠太行,南靠黄河。它毗邻省会郑州,交通便利。焦作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在办学历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工矿巨头孙·、丁·、邓跃默、李钟梅等多位留美学者先后担任学校领导或教授,带领学校肩负起培养工矿领域先进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为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进步社会文明做出了特殊贡献。历经艰难险阻,学校锻造和提炼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以教育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明德负责”的校训、“勤学实践”的校风、“严、严、严”的教风、“勤学求实”的学风、“勤学务实、爱国爱校”的校风等核心价值理念,并代代相传。 学校占地4100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这是一个省级园林单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拥有29所学院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78亿元。它有48个实验中心(室),如网络中心、电子教学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子电气、物理和语言实验中心,以及一个地球科学博物馆。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多万种,中外文数据库60多个。该系统已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并在省级高校图书馆应用现代技术方面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学校所有区域,荣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模范学生公寓”和“模范学生食堂”。拥有3个标准的田径场馆、1个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拥有21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研究站、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位列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前10名)和32个学科(方向)博士站点。一级学科有18个硕士学位项目,两个学科(方向)有119个硕士学位项目。他们有权免除硕士学位课程和资格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和“强调道德、基础、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构建特色鲜明的本科教学新体系。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先后建成了54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括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与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专业、24个省级精品课程等96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他在全国和河南省承担了200多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4项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和69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出版了181份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级精品教材。2014年,共授予国家、省部级“三位一体”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76项,授予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孙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1329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省考生理想院校”、“河南省最具竞争力就业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高校科研实力和考生择校”高考招生咨询大型公益系列优秀组织奖。 学校不断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学科品牌,提升服务业和区域水平。学校拥有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省级(部级)重点实验室、合作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和24个省级(部级)创新团队。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服务能源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五年来,学校共获得科研经费近10.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发明专利272项。全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80项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49亿元。完成各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项目360多个,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显著提高。 该校是河南省较早实施开放教育的高校之一。学校坚持包容性开放教育理念,发挥各方优势,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国际学术活动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化融合,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在10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