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小学师范咨询网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小学资讯

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2020-03-23 浏览:

创建时间: 1932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4. 博士学位数量: 14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83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大学。它位于桂林,一个世界著名的风景和历史名城。学校有望城、育才、燕山三个校区,校园面积3114.9亩。目前,职业教育从业人员超过2180人,全日制本科生超过14600人,博士生47人,研究生(含教育硕士)4100人,留学生370人,函授和进修生约7600人。自76年前成立以来,该校已为全国特别是广西培养了16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师范学院。它已经改名六次,搬迁八次,调整四次。他于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广西师范学院重建,1942年更名为省级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家桂林师范学院,并开始独立的本科教育。1946年,它迁至南宁,更名为国家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他搬回桂林,又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被勒令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化教育科学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广西师范大学。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在76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尊师重道,尊重专业群体”的校训,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教师和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它们与西南师范大学、昆明师范大学一起,成为抗战大后方三所著名的高等师范大学,被誉为“西南民主的堡垒”。从1943年到1978年,它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学士学位教师的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承传统,彰显特色,引领和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了广西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悠久的办学历史,独特的办学环境,汇聚名师的文化遗产,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望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它的背景延续了1000多年。南朝时期,著名作家颜延之在杜修峰的主持下,开启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首次相遇的“读书石”。唐朝时,归官的观察使李昌勋在广西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学校————贵州学校。宋朝时,这里建有铁牛寺(元朝时改名为大元寺);明代,它成为靖江王宓,因此得名望城。清朝时,它成为广西举行地方考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了北伐战争,并在这里建立了他的总部。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和桂林师范学院先后在这里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的所在地。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了望城的文化资源,使杜修峰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安全完好的。望城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护最完好的一个。建校以来,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包括杨东春、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木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皮默、杨汉生、陈岱孙、钱家驹、陶大勇、林、曾佐忠等。聚集在学校教书和学习,弘文鼓励他们教书。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这些宝藏的孕育和积累,铸就了学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广西的传统和特色。因此,学校成为“以人文强省”的支柱。 办学条件很好。学校的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越。望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它是国家级4A旅游景点,也是历史、美术、音乐、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燕山校区位于桂林教育公园内,正在逐步建成现代化的校园。学校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亿元。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训基地155个。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238万册,中外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56万册。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馆等各种现代化体育设施,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网桂林主节点的支撑单位。学校是广西实施“人文广西”建设工程的主体单位,是广西中小学教师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有国家或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如国家基础艺术学科(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国家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基地、广西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等。 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国家文科基地在最终验收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全国唯一被评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文科基地。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广西三所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大学之一。设有1个博士后研究站,2个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科8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广西有12个重点学科(大学),广西有2个重点建设学科(大学)。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农学、管理学等10大类,形成了学科相对完整、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素质优秀的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优秀。专职教师1280人,其中高级职称598人,占47%,硕士及以上学历872人,占68%。其中,“百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15名,广西优秀专家等省级人才44名,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1名。教改成效显著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教改成效显著。在最近的两次教学成果奖中,获得了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44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在广西高校中排名第一。自2003年以来,已有2个国家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个重点专业 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校把科研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3年以来,学校已承担了680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包括88个国家项目和240个省部级项目。2005年至2007年,他获得了700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645篇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了503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0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学校编辑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东方丛刊》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刊物在中国享有良好声誉,其中《哲学社会科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期刊,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选为中国北方板块核心期刊。繁荣的校园文化学校创造了许多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公司坚持举办“卓越大论坛”,开展“一个学院、一个部门、一个特色”的系列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获得多项创新成果奖。连续9年共开展18次“大学生理论学习月”活动,荣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连续九届大学生“想象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行。从2005年到2008年,培养了35个国家级奖项,如“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为大学生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0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联合表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过去的三年里,有16个班在自治区和全国获得了“先进班集体”的称号。234人被评为自治区和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成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32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职业技能、体育等竞赛中获奖,在世界锦标赛等国际体育竞赛中获得16枚金牌。出版社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学校出版社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亮点。出版社是高校十大出版社之一,也是中国百强出版社之一。三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并于2007年四次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被评为国家“优秀出版社”和“先进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教材、优秀书籍和历代珍贵文献,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搭建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出版平台,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教育提供了帮助。 教育质量相对较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根据调查,雇主对我们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满意率为95%。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和骨干。在广西256名高中教师中,我校毕业生187人,占7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60多名毕业生在广西高校担任领导职务,230多名毕业生在广西担任部门级以上领导职务。目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有7名领导人,其中3名是我校毕业生。前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冰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目前,在文学界形成较大影响的“文坛新桂军”的主力军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如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张艳玲和获得人民文学奖的杨盈川。我们学校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为地方和国家教育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声誉好的学校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党委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教务处连续两次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室连续两次被授予“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科研部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
THE END

上一篇 : 河北大学

上一篇 : 浙江工业大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