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27 院士人数: 十一
关键学科: 5. 博士学位数量: 75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77
广州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大学。它是由广州师范大学、华南建筑学院(西部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学院于2000年联合成立的。它实施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建立的基于城市的管理系统。学校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广州师范大学成立于1958年。华南建筑学院(西苑)成立于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成立于1953年。广州师范学院成立于1985年。原广州大学成立于1983年。学校现有大学城和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28亩,建筑面积862718.14平方米。大学城新校区建设投资20.6亿元,包括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学校图书馆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中外文报刊3655种。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拥有41381个网络信息点,覆盖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41个,教学设备总价值2.5亿元。学校现有22所学院,62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项目和2个博士学位项目,拥有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项目。它涵盖哲学、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科学、工程、经济和管理。目前,有19,280名全日制本科生和588名研究生。学校拥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拥有1个重点实验室、4个省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3个省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市共有11个名牌。11门省市精品课程;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学校现有教职工2398人,其中专职教师1335人,教授177人,副教授556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4.91%。有206人拥有博士学位,591人拥有硕士学位,71.3%的专职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34岁。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一、二级各1名,国家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3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名,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294名,省市优秀专家15名。全省“千百工程”项目有1名国家级候选人、11名省级候选人、95名学校级候选人、43名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人才”和61名优秀海归。自2003年以来,学校共接收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22个,资助金额超过2亿元。获省市级以上科学研究奖7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784篇,被SCI、EI和ISTP收录437篇,学术著作192部。学校拥有54项专利,其中19项是发明专利。长期以来,学校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教育和科学合作关系。例如,在20 自2004年以来,我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等通过率已经超过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通过率约20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5年,在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566项奖励。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中,他们分别获得了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和4项三等奖。其中,在第九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我校在广东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十二。学生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123个奖项,其中毽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1个世界冠军和4个世界亚军。广州大学“明升学生艺术团”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音乐舞蹈学院的杨静和杨莉在第53届国际青年国际舞蹈锦标赛中获得拉丁舞冠军。土木工程学院2003级学生陈卓获得了3项专利。2001级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冯桂明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潘淑华是一名2003级的残疾且意志坚定的学生,在省数字模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一等奖,在全国数字模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是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100名候选人之一,也是2007年广州十大先进青年模特之一。所有这些充分展示了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风采。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校在其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我们应该优先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构建科学技术相结合、文理交融、和谐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已逐步建设成为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几个学科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2007年5月1日更新)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