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85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一个 博士学位数量: -a
学生人数: 50 ~ 10,000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1948年成立的中央团校的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这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它是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建立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两个品牌、一套机构与中央团校共同承担了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所有前任校长都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颖、王兆国、胡锦涛、宋德富、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鲁浩等同志由校长兼任。现任校长是秦宜芝同志。党委书记倪邦文研究员,常务副校长(法定代表人)王新庆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创建精品学校,推进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006年,他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被批准为首批优秀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民政部批准的首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中央编译局共同建立了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国家图书馆团中央与国家图书馆分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所和北京青年生活教育基地。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集团干部培训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它有九个教学部门,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青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外国语言文学系。它有四个教学中心(系),包括文化基础系、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和体育教学中心。它还有三个教育和培训机构,包括中央联盟学校教育和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和交流学院。学校现有的专业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和教育学六个学科。拥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与传播学、应用经济学六个一级硕士授权点,一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和三类专业硕士授权点。它拥有19个学术硕士学位项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与国际政治、幼儿教育与意识形态、刑法、经济法、诉讼法、民商法、国际法、社会学、世界经济、金融、数量经济学、新闻传播、文化哲学、社会管理等。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包括法律(法学)、法律(非法)、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和社会工作。它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社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金融管理、国际经济和贸易、新闻、广播电视、政治学和行政学等13个学士学位项目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拥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新农村建设研究所、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信息中心等科研机构。在过去的五年里,学校承担了近400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青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和社会工作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成果和专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国家核心中文期刊,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注册期刊。该校已被国家汉办批准在波兰设立格但斯克大学孔子学院。它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开展了许多长期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良好关系。自2009年以来,暑期学校每年夏天都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教授和学者应邀讲学,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学校获得了独立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格。它是中国64所国家级HSK考试机构之一。外国学生的年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是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基地。多年来,已被批准为国家教育培训项目,年干部教育培训规模超过1万人次,有8个校外培训基地。培训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大洲的36个国家。培训对象主要是团干部,扩大到党政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港澳青年领袖和外国执政党青年官员。建立了由400多名校内外高级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了60多个校外教学实习点。我们学校成立了中国青年工作学院协会。党委书记倪邦文同志是协会主席。该协会有七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各地青年工作学院和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学校条件很好。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中心分馆。它具有高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有足够的文献收藏。现已建成具有国内特色的青年研究信息中心。学校拥有20多个教学实验室,其中社会工作实验室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律诊所、模拟法庭、非线性编辑、ERP沙盘、数学建模、IT工作室等实验室。设备齐全,配备先进设备。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完善,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人才。毕业生的质量和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已经显现。学校是北京第一个命名为“文明校园”和“北京园林单位”。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