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 院士人数: 九个
关键学科: 20 博士学位数量: -a
学生人数: -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以地质、资源、环境和地质工程技术为特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科学、工程、文化、管理、经济、法律协调发展。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大学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于1952年合并而成的。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并在北京和韩独立办学。它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一群著名的老师,包括桃子,李子和麦草。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它们已成为中国地学人才的摇篮,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地学教育的先锋,国际地学领域的知名大学。 过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4万多名学生在著名教师聚集的校园里接受教育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今天,他们是杰出的人才,堪称栋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25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0多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一些人在党和国家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2008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任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大学路,这里充满了大学和学术氛围。学校在著名的“北京人的家”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有设备齐全的教学和实习基地。 学校坚持“特色加优质产品”的理念,致力于建设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国土资源及相关领域,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在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不断优化学生的培养过程和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校的长期办学实践中,我们以温家宝总理的“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专业精深”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年学分制管理。本科生可以在3-6年内完成学业,实行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优秀的学生可以不经考试就被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建立了双学位辅修专业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选择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学生在转学到医院(系)并经学校同意出院后,可在前三个学期申请专业转学。 教学实践与生产 学校拥有1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3个北京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初步建立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和体系,成为全国高级地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通过地学与非地学的有机结合,结合市场需求,通过“211工程”二期工程,更加突出现代地学的特色,拓宽地学领域,继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 在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校友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