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5 院士人数: 九个
关键学科: 6. 博士学位数量: 17
学生人数: 22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56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建,首批“211工程”建设。它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下的重点大学。它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工业、管理和艺术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大学。它是中国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自1955年创办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全日制学校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有15个教学单位,包括信息和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和设计艺术学院、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公共行政学院、国际学院、在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中心、体育部以及3个研究所,包括网络技术研究所、信息光子学和光通信研究所、感知技术和工业研究所以及一所研究生院。 目前,学科已涵盖科学、工程、文学、法律、经济、管理、军事科学、教育、哲学、艺术等10个学科,涉及22个一级学科。学校现在有大约22,000名全日制学生、硕士、博士生和海外学生,以及大约30,000名正式注册的兼职学生。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按照“全面改革、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职业导向思维,启动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坚持“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传播人才,突出科技创新中的信息特色,以行业为导向服务现代社会,以执着信念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全体党员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推进“质量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宣布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年来,我校在评选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国家教学团队、北京优秀教学团队、国家教育成果奖、北京教育成果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国内外大学生的主要竞赛中,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全国顶尖大学之一。——始终坚持以教师为办学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工程”。人才队伍稳步发展,教师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们的供应链 ——重点抓好“211工程”建设和两个“111”学科创新和智力引进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种,本科专业36个,博士后研究流动站5个。该学科涵盖科学、工程、文学、法律、哲学、经济、管理、军事、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程、管理、艺术相互支撑的多学科学科结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一)和电子科技),7个北京重点学科和8个部级重点学科。自2007年以来,专业建设已经启动,10个国家专业获得批准,9个北京专业获得批准。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我校拥有一批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与智力引进基地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基地。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其中2个为牵头实验室,3个为合作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与智力引进基地”和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基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我校的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科研成果频繁。在过去的三年里,它获得了近50个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和社会力量奖。同时,我校建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国际教育水平。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联合实施学士学位培训计划,并建立了一所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孔子学院是我们学校和斐济南太平洋大学的一个合资企业,已经获得正式批准并开始招生。我校与国内外70多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和交流关系。我们已经签署了约160项合作协议,启动了50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近60所著名的外国大学。我校已在两国成功申请并建设了“111”创新与情报引进基地:“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创新与情报引进基地”和“高等情报与网络服务创新与情报引进基地”。它引进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为代表的世界级学术大师和研究学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国际研究队伍。积极举办高水平、高标准的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在“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训、“善良、博学、敬业、快乐”的校训和“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训的指引下,我院以“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