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52 院士人数: 五个
关键学科: 11. 博士学位数量: 52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于郁秀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和钟灵虎踞龙盘。自1952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它主要以工业为基础,与工业、管理、科学、经济、文学、法律、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研究生院之一。这所学校现在隶属于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 温家宝总理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学生令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明故宫博物院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2600亩,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藏书296多万册。目前,有13所学院,包括航空航天研究所、能源和动力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信息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以及机械和电气工程研究所。有68个研究机构,如无人机研究所、高科技研究所和直升机研究所。共有51个实验室,包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八个部级开放实验室。现有本科专业44个,硕士学科127个,博士学科52个(含一级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9个,涉及8个学科37个一级学科。飞机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程力学是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通信和信息系统以及微型飞机设计和制造是国防科工委的八个关键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航天推进理论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输、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江苏省的五大重点学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5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5.1%,拥有博士导师1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8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一等奖获得者1名,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名,入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近100名。其中8人入选国家“百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3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38人入选“蓝色工程”,133人入选政府专项补助专家。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2.4万人,其中本科生15390人,研究生5700人,港澳台学生120人,国际交流生120人。 航天英雄费龙军、聂海胜来我校报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符合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自1989年设立国家教学成果奖以来,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目前,全国共有2个基础课教学基地 学校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国防型号研制并重的科研工作格局。学校成功研制了21种飞机,创造了我国航空科技史上第一架无人大目标飞机、第一架无人核试验取样器、第一架无人高空侦察机、第一架无人直升机、第一架适航审定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机、第一架三自由度飞行模拟器、第一台超声波电机等。“九五”以来,承担了900多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国防工程模型和国防预研项目。自1978年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学技术成果奖1316项,其中国家奖54项,省级奖1093项。自1991年以来,部颁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数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10名。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先后为中央部委联合运营南航和部委联合建设南航开辟了一条新路。学校不断加强与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各军种、各军工集团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外、港台地区50多所大学和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江苏、全国、世界”的办学新格局。 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过程中,南航人践行了“凡事明智,凡事在道己”的校训。他们创造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独特的文化。他们形成了“团结、节俭、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他们凝聚了“负重奋进、致力国防、求实创新、追求超越”的校风。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南航进入了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正在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快发展、创一流”的发展战略,向具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